消费者信心指数科普
2022.06.19
播放量 12.2k
信心听起来像是人们心理上虚无缥缈的东西,为什么它能够准确的预测经济呢?其实信心可以说是所有指标中对于经济最敏感的。经济出现一点儿下行苗头,你不会减少购物,企业也不会减少运营,实际的经济数据还来不及变化,但大家的信心会开始下降。
#消费者信心指数
文字稿
经济衰退现在几乎已经超越通胀成为了市场最关心的话题。因而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测,现在就变得至关重要了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包括CPI,GDP,失业率等在内的多数经济数据都属于落后指标,他们反映的都是几个月前的经济情况,我们很难从中推测出未来的经济发展。不过好在,我们还有一些前瞻性数据可以参考。今天这期视频,我们就来介绍两个前瞻性数据,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商业信心指数。他们对于经济的预测效果非常好,而且两者配合起来还能够出奇效。
我们先来看消费者信心指数。它反映的是消费者对于未来经济的看法。由于消费占了美国GDP的70%,所以观察美国的消费基本上就等于把握住了美国的经济。而消费和通胀又密切相关,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,消费者信心指数对于市场的预测作用格外明显。
可能有人会好奇,用信心这个东西来预测经济真的靠谱吗?信心听起来像是人们心理上虚无缥缈的东西,为什么它能够准确的预测经济呢?其实信心可以说是所有指标中对于经济最敏感的。经济出现一点儿下行苗头,你不会减少购物,企业也不会减少运营,实际的经济数据还来不及变化,但大家的信心会开始下降。而人们对于经济的信心又会反过来作用在经济上,尤其对于美国这种靠消费拉动的经济。当大家对于未来都没有信心时,人们就会主动开始减少消费,企业就会减少招人,那么经济就真的变糟糕了。这就像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。可以看到,消费者信心一直是领先于经济的存在,所以他可以很好的来预测经济。
业内最常用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有两个,一个是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(Conference Board)公布的The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,简称CCI,另一个是密歇根大学做的问卷调查,The US Index of Consumer Sentiment,简称ICS,也是我们比较常听说的那一个。下图展示的就是两个指数过去十年的表现,可以看到,两根线几乎是完全重合的。所以,我们不必深究两者的区别,了解一个就足够了。由于密歇根指数的影响力更大一些,咱们接下来的介绍就默认为密歇根指数。
不知道有没有看官会和我一样好奇这样一个问题,信心这么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是怎么被量化出来的呢?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,不过他确实被密歇根大学的这帮教授们给巧妙的解决了。他们会每个月随即对美国民众做一份电话问卷,通过问卷的结果来统计出一个指数。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问卷中的问题感受一下。
“你是否认为,现在是一个买生活大件,比如家具,冰箱,电视的好时候?”;“如果在12个月后去一辆买新车,你认为会是一个好的时间点还是一个不好的时间点?”;“你是否认为现在是一个好的时间点去买一个房子?” 这些问题都问了消费者对于购买大件商品的看法。他和买菜吃饭这种日常消费不同,大件商品的消费可以说是对于经济最为敏感的消费,经济不好时,这些消费会是第一个被减少的。
除此之外,他还会问一些对于经济未来看法的问题。比如说:在接下来12个月内,你预计你的家庭收入会比过去一年更高还是更低?”,再比如:你觉得股市在未来一年跟今天比,是涨还是跌呢?”。这些都是直接跟经济预期相关的问题。
另外,问卷也包括了关于通胀的问题。比如,“你觉得油价在未来5年是会更贵呢,还是更便宜呢?”;或者“你觉得你的收入未来会比物价涨的更快,还是更慢呢?”。这也说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我们最关心的通胀有一定的相关性。
聪明的看官可能已经看出来了,他的这些问题很有讲究,他不是直接问你现在的经济好不好,而是问你未来12个月跟今天的比较。这就巧妙的问出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,同时也更好的量化出了这个信心程度。如果你认为现在经济好,但是未来会变差,那么这个信心指数就会很低。但如果你认为现在经济已经很差,未来一样会差,因为比较起来差距不大,这个信心指数反倒不一定会高。
我们看下面这张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历史图。可以看到,5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下探到50.2,比08年最糟糕的时的58还要低。不少媒体都借此大肆渲染,说现在的经济非常糟糕。但如果你了解了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原理后你就能明白,其实这个数据没有看起来那么吓人。因为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经济还算可以,人们还有工作,有存款。但由于通胀,加息等负面影响,大家都觉得未来的经济会比现在更差,这个差距是很明显的。而08年的时候,经济已经非常差了,虽然未来也不好,但这个差距反而不如现在明显。
最后我们来解释一下,消费者信心指数中量化出来的数字都代表什么。其实并不复杂。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选项都有被要求以“正面”、“负面”或“中立”来回答,最终他们统计的指数其实就是有多少比例的人选择了“正面”。比如说,现在密西根指数的数值是50.2,那就意味着,在所有的问题中,有50.2%的问题都被回答成“正面”,而剩下49.8%的问题被回答成“负面”或者“中立”。一般来说,当这个数据超过80的时候,就预示着经济会非常不错了。
好了,基础知识我们就铺垫到这里,接下来重点来了,我们来看看消费者信心指数要怎么应用到预测股市上。正常情况下,其实消费者信心指数对于股市的指导意义不大,市场好的时候,消费者信心也高,市场不好的时候,消费者信心也低。这很自然,也不用我们深入探讨。我们今天主要来探讨的是一些特殊情况。
第一个特殊情况是该数据异常好的时候。当消费者太有信心,并且信心居高不下的时候,这就是一个需要担心的现象了,因为他往往预示着拐点即将到来。这个观点,是2003年Meir Statman的论文:《consumer confidence and stock returns》首次提到的。他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后发现,在消费者进入极度乐观过后,未来6-12个月股市的表现反而不好。
举个例子,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科技泡沫前,都分别有超过一年的时间维持在100以上,也就是说,几乎人人都认为经济会这么一直好下去,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那几年里。
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论文的研究发现,这是因为消费者的情绪,跟散户投资者的情绪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当消费者一致认为,未来的经济都会很好的时候,其实就跟散户们都认为,股市未来一定会继续涨一样。当所有情绪都向好时,那反而意味着风险在陡增,拐点就要到了。
第二种特殊情况,是当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拐点的时候。这是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了,因为它往往预示着股市的拐点也即将来临。当消费者信心从上升到下降时,那么根据上文介绍的原理,这时经济很快就会变差,股市也会随即做出反应。而这种预测市场下跌的信号效果尤其好。比如,最近这一波的牛熊转换,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拐点就出现在去年4-8月份,当时经济和股市都还非常好,但没想到才过了半年,整个经济和股市就出现了180度的大反转。
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。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拐点出现在了07年的上半年,而股市开启大跌模式,出现在了半年后的07年下半年。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,我就不一一列举了。总的来说,消费者信心指数对于股市牛熊转换是有很强的预测作用的。历史也一次次的验证了这一点。
那既然他可以预测股市下跌的拐点,我相信肯定有看官会好奇了,他能不能预测股市上涨的拐点呢?很抱歉,并不能。我知道咱各位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股市何时上涨。但消费者信心指数在预测市场上涨的拐点时就无能为力了。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,在08年过后,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,过了足足7年才回到原来的高点。如果你盯着这个图来做投资,那肯定会踏空不少,因为7年后的股市早已经翻倍了。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20年3月份之后,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都没有回到原来的高点,可股市没到半年就又创出新高。
那为什么消费者信心指数只能预测跌而不能预测涨呢?我认为这可能跟人性有关。人们对于痛苦总是很敏感的,所以能够相对快速的做出反应。但当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时,我们却总会犹犹豫豫,担心坏事再次发生。这其实是一种行为金融学上的心理偏差,loss aversion。在我们投资时,这种心理也经常会出现。我在之前主频道的一期视频中讲过这个心理,感兴趣的看官欢迎回看。
不过,美投君也知道大家现在最关心什么。既然消费者信心指数没办法预测上涨拐点,那咱就必须找一个能行的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第二个前瞻性指标,business confidence index,商业信心指数。
商业信心指数跟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原理是一样的,只不过采访的对象是美国大企业的管理层们,问的问题也是集中企业对于未来的销售、生产、订单的评估。而这些问题对于经济的反弹会更为敏感。
这点我们从下面这张商业信心指数图中就能够一目了然。在2009年,该指数在触底后一年,就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,相比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7年,可是快了不止一丁半点。在疫情那一波下跌中也一样,商业信心指数在20年年中时,就已经突破了疫情前的水平,可见企业对于经济反弹是非常敏感的。
不过,虽然商业信心指数对于经济反弹非常敏感,但是他对于预测经济衰退就没那么好使了,这点跟消费者信心指数刚好相反。下图中展示的是08年这一波下跌,消费者和企业的比较,黄线代表的是企业,蓝色代表的是消费者。可以看到,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07年年初就已经开始掉头向下了,但企业却等到了08年年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两者相差了足足一年的时间。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80年那一次经济衰退中,企业对于经济衰退的反应同样比消费者要更慢一些。这种现象在大部分的衰退中都有出现,企业在预测经济不好的时候,是落后于消费者的,但在经济复苏时,感受却领先于消费者。
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我认为这跟大公司的特性有很大关系。在经济下跌的初期,大公司往往都有一定的防御性,这让他们在一开始容易忽视风险,非要等到情况变得很糟糕了,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比如零售公司,在通胀的初期,他们可以很轻松把涨价压力转嫁给消费者,直到后期转嫁不动了,才发现问题有多么严重。然而,同一时间,消费者可是早早就感受到了涨价的压力了。
另一方面,在经济复苏的时候,企业往往是最先从美联储救市和政府补助中获利的。比如疫情期间,最先从低利率中获利的就是这些大企业。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疫情这种突发状况。但咱们普通人要想从降息和政府补助中获利就要困难不少。可能要等到这些大企业开始扩招,或者涨工资后,我们才能明确的感受到变化。再加上心理上的恐惧,这个恢复的时间要慢上不少。
总的来说,这两个指标各有千秋。由于消费者对于痛苦的感受更为敏感,所以他们在预测经济衰退,股市下跌这些拐点上非常有效。而由于企业对于救市政策非常敏感,所以他们用来预测经济复苏和股市反弹来说更为有效。将这两者结合来看,就能让我们对于未来的经济有一个很好的预判。
了解了两个指数的应用方法后,最后的问题来了。现在这两个数据怎么样了呢?它都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呢?从下图中可以看出,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跌到了40多年来的最低点,比08年时还要低。这说明人们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和现在的实际经济反差很大。历史上可能再没出现过,经济非常强劲,但大家集体对于未来经济又有如此悲观的共识了。不过我们上面也分析了,消费者信心指数在预测股市反弹上作用不大,跌到什么地步,都无法说明指数已经见底了。
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商业信心指数。可以看到,商业信心指数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完全是两个图案。虽然过去半年也在下跌,但整体来看仍然处于高点,甚至比疫情前还要高一些。也就是说企业还没有觉得现在问题有多么严重。实话讲,这个数据我自己亲身的感受多少有些出入,我感觉最近公司下调预期还是挺明显的。可能他们虽然信心有所下滑,但是整体还没有那么糟糕吧。
如果我们横向比较的话,现在的情况和0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前夕的情况有点儿类似。当时消费者已经感受到问题很严重,但企业才刚刚有所反应。从这个结果来看,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增加,而短期内,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反弹的信号。
关于上文提到的所有这些数据和指标,我会把查看他们的网站放到置顶评论中。这些指标的变化是非常快的,感兴趣的看官可以保存收藏下来,方便实时跟进他们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