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对估值法 下

2021.06.15

播放量 13.3k

video_lock

PS估值法和PB估值法。 #相对估值法 #PB ratio #PS #PB #PS ratio #估值

no-comment

开通服务即可查看评论~

文字稿

上一期视频,咱们讲了一种最常用的相对估值法,P/E ratio。这种估值方法,因为分母代表的是盈利能力,所以能够最为充分的反映出公司的综合实力。而且应用方法也简单直接,因此最被投资者青睐。然而,P/E估值法,因为太过简单,太过常用,他的重要性经常被过分放大,也很容易被管理层操纵,来误导投资者。另外,P/E ratio由于分母是盈利,所以对于亏损的公司,以及盈利波动大的公司都无法使用。这些局限也导致P/E ratio反而成为了一种,坐在相对估值法王座上,却被专业投资者逐渐敬而远之的估值手段。

今天咱们就继续上一期视频的话题,讲另外两个非常实用的相对估值法。他们能够很好的弥补P/E估值法的局限,当然也有自己独特的用法和适用范围。他们同样也有一些投资者容易陷入的误区,需要避免。

第一个要讲的相对估值法是,P/S估值法。之前咱们在谈P/E估值法的时候提到,P/E无法估值还未盈利的公司,也无法估值那些盈利波动大的企业。然而,咱们散户投资者其实最喜欢投资的,就是这些没有盈利,但是成长飞快;前景美好,但又不确定性极强的公司。那怎么办呢?

这种情况下,P/S估值法就是最合适的相对估值方法。P/S ratio的表达式也很简单。分子是每股股价price,分母是每股营收sales per share。举个例子,假如一家公司的股价为100美元,每股营收为20美元,那么他的P/S ratio就是每股股价100美元,除以美股营收20美元,为5。

因为营收不可能为负数,所以亏损的公司也可以用P/S ratio进行估值。同时营收相对于利润更加稳定,这也解决了盈利波动大的问题。因此P/S ratio也是对于成长股来说最好用的相对估值法。另外,P/S ratio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优点,那就是他很难被人为操纵。因为营收不像利润很容易被打扮,营收的合理操纵手段太少,除非你从刑法里面找办法。因而P/S ratio的可参考价值也会比P/E ratio更强。

然而P/S ratio的缺点也很明显。不用我说,你们应该也能看出来。P/S ratio仅仅考虑了公司的营收sales,这一个数据。还有大把大把的能反映公司价值的数据都被忽略了,比如,公司的营收增长有多快?他控制成本的能力有多强?他是否能够实现盈利?等等等等。这就意味着,P/S ratio的使用也有它的局限性。因此,P/S ratio非常适合用于那些,营收本身就能够对于公司估值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公司。而这样的公司其实在成长股中非常常见。

我在之前的一期会员视频中讲过如何快速读懂财报。其中谈到读财报最重要的,是去了解哪个财报数据对于该类型公司最为重要,然后从这个数据入手了解公司。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,哪类公司,是他们的营收数据起到决定性作用的?没错,就是SaaS公司。

SaaS公司简单讲,就是搞一套软件,然后放在云端上,用户通过互联网来共享这一套软件。所以他们每多卖出一套软件,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成本。他们成本的大头就是最开始的软件研发成本,而这属于固定成本。这相当于是个一本万利的营生。这就意味着,对于SaaS公司来说,他们卖出越多的软件,也就是他们的营收越高,利润率也就越高,公司价值也就越高。所以说,对于SaaS公司来讲,P/S估值法再合适不过了。

在实际应用P/S ratio进行估值前,我们经常需要对于P/S ratio做一些调整。现在我们知道,P/S估值法的应用场景,经常是SaaS这类的高成长股票,他们的营收变化很大。因此用过去12个月的营收意义不大,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对于股价有更大的影响。所以,实际操作中,面对高成长性的公司,我们往往会把分母替换成未来12个月的预期营收数据,来得到12个月的forward P/S。

当我们得到了forward P/S数据,就可以开始比较公司的估值了。在具体比较中,也不是随便拿俩公司就可以比大小了。与P/E估值法相同,P/S估值法同样需要进行同类比较。自己跟自己的历史数据比较时,也需要确保估值环境的相同。比P/E估值法省事的是,P/S中的sales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调整,直接抓取未来12个月的营收预期即可。

接下来,我们来看一个P/S相对估值法在实战中的应用。对于Palantir这家公司来说,他有SaaS公司的属性,营收对于他来说最为重要。同时他依旧处于亏损状态,且营收增长速度很快。因此对于Palantir来说,P/S估值法是最合适的相对估值法。

我们先来看一下,Palantir的current P/S ratio是多少呢?35.7!而同在SaaS行业的Dropbox只有5.8,同时SaaS行业P/S ratio的中位数在17倍左右。Palantir的P/S ratio是Dropbox的6倍,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之多。乍一看,Palantir绝对被高估。我们很多不理解P/S ratio的看官,一般分析到这儿就结束了。但实际这些数据都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数据。

现在听完上面我对于P/S估值法的讲解,你就应该知道对于Palantir这样的高速增长企业来说,forward P/S是更有参考价值的数据。Palantir的12个月forward P/S为25.6,虽然仍然比12个月的forward P/S中位数15高不少,但是差距正在缩小。能做到这一步,你就已经比大部分的投资者看得更多了。然而其实这还不算完,接下来,美投君要教给大家的,才是真正P/S估值法的核心。

上面谈P/S局限时说到,单纯的P/S ratio无法反应公司的营收增长速度,然而对于高成长公司的估值来说,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他们的营收增长速度,因为这决定了公司到底能卖多贵。因而,真正应用P/S ratio估值时,我们不仅需要调整至forward P/S来进行比较,还需要将公司根据成长速度进行分类比较,apple to apple才能更有意义。Palantir之所以跟Dropbox的估值差这么多,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俩的营收增长速度大不相同。Palantir能做到年化32%的增长,而Dropbox仅有年化10%的增长,因此Palantir的估值也理应高于Dropbox。

实际应用中,我们会将SaaS公司在进行细分。增长率高于30%的归为高增长,低于15%的为低增长,中间则为常规公司。经过计算后,低,中,高增速的三类SaaS企业,他们的forward P/S ratio的中位数分别为,5,12,以及25。而Palantir属于高速增长类企业,他的forward P/S为25.6,仅仅小幅高于中位数25。单从行业估值来看,他的估值并没有高的离谱。

当你了解了这些具体的P/S估值方法时,你就能更加游刃有余的分析高成长公司的估值了。说到这儿,肯定有看官会好奇,上述这些行业估值数据从哪里获取?我给大家推荐一个,我平时常用的网站,这些分类的P/S数据非常全。我会将链接放在下方置顶评论中。

下面,我来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常用的相对估值工具,P/B ratio。P/B ratio的计算同样不难理解。分子是每股股价,分母是每股book value。Book value可以理解为是公司的净资产,他的算法是,总资产减去总负责再减去优先股价值(preferred shares)。在yahoo finance上就可以免费获取这些数据。

P/B ratio修正了一些P/E P/S ratio的局限。举个例子,虽然说P/S中的sales波动较P/E中的earnings有所缓解,但实际上他俩五十步笑百步,波动都不小。真正能做到稳字的,其实是P/B中的book value。因为企业不会动不动就大举购买或变卖资产,也不会三天两头举债或者还债,因此book value能够极大的保持稳定。另外,P/B ratio同样可以用在正在亏损的公司上,因为即使亏损的企业,净资产也通常为正。

对于一些特定公司,使用P/B ratio估值能够反应出他们真正的价值。比如,金融机构,保险公司,银行等。这些机构的资产和负债都与他们的业务息息相关,并且也会因为业务变化进行实时更新,因此P/B ratio最能够反应这些公司的真正价值。在给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估值时,华尔街的主流分析师就十分偏爱使用P/B估值法,将BRK的P/B与他自己的历史表现进行比较,从而判断他是否被高估或低估。传言就连巴菲特自己,也会根据自己公司的P/B数值,来决定是否进行股票回购。

具体应用P/B ratio进行估值比较时,方法就比较无脑了,直接比较就可以。因为适用于P/B估值法的公司,通常都是成熟型价值股。他们的业务相对稳定,不会有差别过大的增长,或者下降。所以也不需要像P/S估值法那样分类,也不需要做过多调整。唯一需要注意的是,当公司资产中存在goodwill商誉时,我们需要将其剔除。因为goodwill通常都是在收购中,公司所付的溢价。这部分溢价没有太多实际价值,容易导致P/B ratio失真。

不过,P/B虽然用法直接,也能解决掉P/E和P/S的不少问题,但我们必须也要清楚,目前介绍的三种相对估值工具中,P/B ratio的局限也是最大的。上述说的这些公司非常适合用P/B进行估值,但也仅此而已了。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,企业资产的价值逐渐被削弱,相反企业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人才和科技上,而这些很难反映在book value中,因而P/B ratio也会失真。所以对于那些轻资产的科技公司来说,千万不要用P/B进行估值比较。对于重资产的企业来说,应用P/B也同样需要谨慎。

今天这两个相对估值法,说到这儿就基本介绍完了。希望各位看官听完我的分析,能够对于公司估值有更深的理解。在分析公司是否被高估时,也能够有趁手的工具,和正确的使用说明书。最后美投君想提醒各位看官,咱们这两期视频介绍的这三种估值工具再好用,说到底还是工具,我们永远不能单独根据估值工具给出结论,就做出投资决定。投资是需要综合多方面信息,做出合理的判断的。
#相对估值法 #PB ratio #PS #PB #PS ratio #估值

为你推荐

28:11

个股机会

疯狂IPO市场下,高盛还能投资吗?

2025.09.15

3.2k

35

1

26:08

个股机会

成功逆境反转的Shopify,能否成为下一家科技巨头?

2025.09.08

9.1k

62

3

27:30

NVDA | 核心概览

英伟达5+2基本面分析,彻底看懂英伟达投资! - 2025年9月

2025.09.03

7.4k

28

23:15

NVDA | 核心概览

英伟达估值上限,下限,以及合理估值;从估值中看懂英伟达股价逻辑!—— 2025年9月

2025.09.03

6.1k

14

3

19:50

NVDA | 财报解读

股价涨到头了?英伟达财报惊现两大全新增长点!还有80%增长空间?该如何把握?

2025.09.02

11.2k

78
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