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AI没法做投资分析?专业AI工程师,教你最实用AI分析技巧!

2025.10.13

播放量 7.3k

video_lock

如何用AI快速研究一家公司?想必大家对于生成式AI应该都不陌生了,大概率也都用AI研究过股票。但你真的能用好AI吗?为什么多数人都说AI在投资上根本不好用?

no-comment

开通服务即可查看评论~

文字稿

如何用AI快速研究一家公司?想必大家对于生成式AI应该都不陌生了,大概率也都用AI研究过股票。但你真的能用好AI吗?为什么多数人都说AI在投资上根本不好用?
对我来说,由于工作的关系,我几乎每天都需要AI协助做调研。实话讲,这个过程确实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。幸运的是,我们团队里有一位AI领域的专家,他给了我不少理论上的支持。有了理论,加上自己长期的实践,我逐渐有了一套我自己用得还不错的,用AI快速研究股票的方法。今天这期视频,我就把这套方法分享给大家。

普通人对AI分析股票的误解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。有时候AI的回答特别敷衍,好像说了很多,但一点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;有时候,他给的分析特别基础,或特别晦涩难懂,总是和自己的认知水平不吻合;有时候,它的分析会走极端,你说它过于乐观,它立马就改成特别悲观,好像在迎合你;有时候,AI还经常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。
如果你平时和AI打交道比较多,这些情况多多少少都应该遇到过。最让人烦恼的是,如果你硬是要跟AI聊下去,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,还可能因为错误信息给误导。久而久之,就会觉得,AI不适合用来做股票分析。
其实,这里面有两个原因。一方面,AI确实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;另一方面,更多时候是因为大家没有用对方法。很多人以为,随便问几个问题,就能得到专业、准确的结果。但事实并非如此,它还是有一些方法论需要去掌握的。所以接下来,我会带大家看看,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AI真正帮上忙。

AI的局限
要想真正明白,怎么用AI分析公司,首先得清楚AI有哪些局限。你得知道它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去寻找解决方案,让它去做AI能做的事情,而不要总是强迫AI去做它不能做的事情。
这第一,我们要意识到,现阶段AI在股票分析上的能力,还远不能替代人类。它或许能帮你做一些基础的工作,比如如何快速了解一家公司,这些事情AI可以帮你一些忙,整理资料,节省时间。但如果你希望AI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分析,能给出有优质观点、可以让你去做决策的分析,那我认为,现在的AI还差很远。所以大家接下来也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,今天的视频,主要还是为了教大家如何用AI,在它能力范围之内完成基础的调研工作,而不是让AI直接给你高质量的分析。
而这其实也跟技术有关,也就是我即将要说的第二点,AI在技术上的局限性。
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,咱们不妨以一个最简单来的例子来开始。假设你去问AI:“英伟达可以买吗”?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开放的。有买的道理,也有不买的道理,可能最后结果是六四开。但在现有的大语言模型机制下,它必须给你一个结论。它不会说“可能行,也可能不行”,而是被迫根据它的语言模型概率,在“可以买”和“不可以买”中选一个。
现在,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了。一旦AI选了其中一个,比如说选了“可以买”,后面的逻辑就会不断往这个方向靠。它会用各种理由来证明英伟达是可以买的。而且有意思的事,很多逻辑看似很完整,但其实只是沿着之前的选择自我强化。这个过程在技术上有个名字,叫“自回归”。模型把自己刚说出口的话,当成下一步推理的基础。久而久之,就容易出现偏差,甚至产生幻觉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在胡说八道。
这最终带来的结果是,AI的分析往往带有随机性,方向容易跑偏,逻辑链也不一定完整。听起来头头是道,但仔细一看,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。
那怎么办呢?模型本身的缺陷属于技术问题,短期内我们是改不了的。作为应用者,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我们使用AI的方法,说白了就是改变我们提问的方式。通过更合理的提问套路,来引导AI避免随机性过高、逻辑跑偏的回答。换句话说,AI输出的质量,取决于你问问题的质量。如果你的问题足够清晰,指令明确,上下文交代完整,就能大大提高AI的输出效果。
所以,用AI分析公司时,核心不是指望它自动给出完美结论,而是通过正确的提问,让它在限定的范围内,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

如何提问?
好了,关于AI局限性的内容咱们分享就到这里,接下来就全是干货了。既然AI存在技术上的局限,那我们到底该怎么提问,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它的分析质量呢?
很多人平时的习惯,是随口抛一句:“帮我分析一下英伟达”。结果AI的输出往往空洞、笼统,甚至东拉西扯。这就是典型的指令过于模糊、没有边界。由于AI不清楚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答案,就只能凭经验猜,导致最后出来的答案,大概率和你的需求有冲突。
那什么才是好的提问方式呢?它必须要满足四个完整的要素,分别是:角色、任务、格式和约束。咱们一个一个来说。
我们先来看“角色”。在提问的时候,要先给AI设定一个身份。比如你可以说:“你现在是一名资深金融分析师。”
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原因在于,AI本身并没有自我认知,它只是一个语言模型,会根据概率去生成最可能的下一句话。如果你不给它设定身份,它就会以最常见的聊天场景来回应你,回答往往像闲聊,缺乏专业深度。但一旦你告诉它你是金融分析师,AI就会自动套用金融分析师的写作语气和逻辑框架。它会更倾向于引用数据、结构化分析,用专业的角度来组织语言。所以,给AI设定身份,本质上是帮它缩小思维的范围,让它少走弯路,朝着你想要的专业场景靠近。这一步,看似简单,却能极大提升AI回答的质量和可信度。
确定好角色过后,第二点就是“任务”了。你要明确告诉AI,你希望它做什么。比如,在我的例子中,我会写上:“对指定公司做全面的深度分析,形成一份详细、专业、可溯源的分析报告。”同样的道理,当任务明确后,AI的输出就会更聚焦,不容易跑题。
第三点,是“格式”。有了明确的格式,AI才会按照你要求的结构来输出。不仅方向更加准确,而且结果更直观、清晰,方便我们快速提炼重点。
最后一点是“约束”。这一步往往被忽视,但非常关键。举个例子,AI有个习惯,它很喜欢去下结论,动不动就告诉你一支股票可不可以买。而我们做投资分析恰恰最需要中立和多角度的分析,结论反而没那么重要的。另外,我们知道,一旦AI下了结论,就喜欢自证自己的观点,也就是不断强化自己的观点。但这是我们做投资最忌讳的事情。所以你如果希望AI聚焦在分析,不要去自证观点,就必须加上限制条件。比如要求AI:“不要给出买卖建议,只去呈现不同可能性。”这样的约束不仅可以避免AI擅自下结论,更重要的是,能让他一直保持独立客观性,减少跑偏。
把这四个要素组合起来,你就能写出一个高质量的AI指令了。这个AI指令,也有一个专业的名词,叫做Prompt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完整地写成,“你现在是一名资深金融分析师。你的任务是对英伟达进行全面且深度的分析。请以表格和图示为主,标明口径与时间范围。不要给出买卖建议,只是在华尔街主流机构的分析框架下,呈现不同可能性”。在这个Prompt下去问AI问题,相比于随便说一句,“分析一下英伟达”,它输出的质量就会专业很多。
当然了,前面的例子只不过是最基本的Prompt模版,事实上,我自己使用的Prompt要复杂得多。这也是我反反复复打磨下来后觉得还不错的一套模版。那么接下来,咱们不妨来实际Demo一下,看看怎么做出一个复杂的Prompt,以及实际效果的差距。

Demo
我们还是以“快速分析一支股票”为例。
大家现在屏幕上看到的,就是我给AI的一整套Prompt指令。可以看到,里面的内容写得很长很细。大家不用担心,我会在评论区放出完整文档,方便大家下载使用。其实,这套Prompt就是我根据自己总结的“5+2分析法”,反复修改、长期打磨出来的成果。这套分析法,我曾经在学堂的视频:《如何从零开始分析一家公司?》详细介绍过,感兴趣的看官可以点开去看一看。
至于里面的细节,我就不逐条展示了,这里我只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背后的逻辑。
在这个Prompt里,我不仅定义了AI的角色和技能,明确它的工作规则,而且还写清楚了它的工作流程。
在这部分,我每一块都特别强调了数据搜寻的规则。如果不给它设定规则,AI很容易乱找数据,结果就会出现“Garbage in Garbage out”的现象。
对于输出结构方面,为了避免AI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我让它必须严格套用5+2分析法的七个步骤,分结构来进行输出。
最后,我还对输出形式和质量校验清单做出要求,并和它说清楚我的预期结果是什么。这就能确保最后输出的效果能符合我想要的标准。
那在这样的Prompt下,效果到底如何呢?咱们不妨做个对比。这个页面下,我没有任何额外的指示,就是让ChatGPT随意分析出来的效果。
好的,这就是整个效果。咱们再来看看,在刚刚提供的完整Prompt下,让ChatGPT做出对英伟达的分析的效果。
可以看到,这一次AI在输出前,会先让我确认几个问题。那这里咱们就按照它的要求回答一下。
可以看到,在回答完之后,AI就能按照我的指令要求去输出内容了。
具体的内容我就不给大家细节去展示了,咱们这里就是大概感受一下。相信从这个对比能看到,有了清晰的Prompt,AI的分析逻辑更完整,内容也更有价值。所以,借助这样的指令,当我们需要快速了解一家公司的时候,不仅能省时间,也能保证AI输出的分析有更高的质量。
说到这里,有人可能会担心,那是不是每一次分析都要重新输入长长的指示?其实不用,因为ChatGPT也想到了这个问题,所以专门给了你一个方便的工具。在ChatGPT页面的左边,有一个“Project”功能,在这里,你可以把你的指令给长期保留下来,以后每一次分析股票的时候,就在这个Project里问问题就好了。
具体的方法也很简单,这里我给大家展示一下:
咱们先在左边这里点击“New project”。
这里咱们起个名字,就叫“5+2快速分析一支股票”吧。
然后我们在右上角这里点开,点击“Add Instructions”
在这里,你只要把我提供给你的AI Prompt给复制粘贴上去,就好了。
这么一来,未来,你只要在这个project里去问问题,AI都会按照你写上的这个指示去操作了,不用每一次都想着去复制一遍这个Prompt。不仅方便,保证输出效果稳定,而且还不影响到你其他场景下去使用AI。所以,我非常建议大家也做这么一个Project。
这里多说一句,除了“5+2快速分析一支股票”的AI Prompt以外,我还做了另一个不同的Prompt,叫做“快速分析财报”。用法也很简单,把公司的财报PDF上传进去,让AI分析,就能迅速得到要点总结。我自己试过很多次,效果也很不错。大家也可以根据需要,去评论区下载使用。

使用注意事项
方法论就是这么多了。接下来,我来给大家再聊聊,我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,有两点注意事项。
首先,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一定要反复提醒AI,“严格按照我的指示去做分析”。AI有个天然的毛病,就是健忘。哪怕你在指示那里已经给出了很详细的要求,但如果在提问时不再强调,它很容易就跑偏了,最后的结果和你预期差别很大。所以我现在基本上都会在问题里加这么一句,比如说:“分析英伟达的股票,注意要严格按照我的指示去做。”把AI拉回正轨,让它别自己随意发挥。
第二点,如果想获得更高质量的分析,那就不要一次性给AI太多任务。很多人希望AI一步到位,立刻写出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。但现实是,如果任务过大,AI往往会偷懒,结果既不深入也不完整。更好的做法是把任务拆开,让它逐步完成。在实践当中我会这么跟他说:“分析英伟达的股票,注意要严格按照我的指示去做。现在先输出第一步,行业与外部环境;在听到我的下一个指示后,再输出其他步骤。”这样分步骤推进,既能保证每一块分析更扎实,也能避免遗漏。从我的实际经验来看,拆解任务后,输出的质量会提升很多,所以绝大部分情况,我都是让他拆解成7个步骤去做分析的。虽然这么做是有些麻烦,毕竟是把一个问答拆分成至少七个了,但我还是建议大家这么去做。用过一次后你就会发现,最终出来的效果,要比一次问答还是要好很多的。
第三点,对于最关键的信息,还是要看多留个心眼。虽然加了这个Prompt之后,AI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改善,但偶尔还是有一些错误会出现的。这个情况我不管怎么用Prompt去要求它,也无法完全避免。所以对于最重要的数据,尤其是那些能影响你判断的数据,我建议还是要看一下来源。

关于不同的模型
到这里,关于平时使用的几个主要的注意事项就介绍完了。
最后我再给大家说一个小Tips。如果发现在使用的过程中,结果特别不满意,不妨换个模型试试。有时候,问题并不是出在提问上,而是因为模型本身不适合那个场景。一旦你换一换模型,往往会带给你一些惊喜。
现在市面上的主流模型,各有特点。ChatGPT在推理和逻辑分析方面有独特优势,尤其适合做研究框架搭建和逻辑梳理。如果你需要把一家公司的情况分解成因果关系、逻辑链条,那么ChatGPT的表现往往更稳定。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看,我认为ChatGPT的综合效果目前还是最好的。
另一个模型,Gemini,它的优势跨模态能力很强,尤其在解读图表和财报截图时有优势。比如财报分析的时候,你希望用AI去阅读一个复杂的PDF,里面或许会有各种各样的图表,那么Gemini和一般的模型相比,能帮你更好地提取和分析信息。
其他的几个模型,也各有各的优点。Perplexity更像是一个搜索型的问答工具,能够在回答的同时提供引用来源。特别适合找数据出处和信息溯源,用来验证资料的准确性,效果会比较好。Grok最大的特点是实时性,能紧贴市场热点追踪。由于接入了X平台的数据,市场舆情和情绪的捕捉更加及时,适合做短期的热点跟踪。Claude的优势是处理长文档总结和财报研读。逻辑条理很强,结构化的输出也比较清晰。如果你的任务是要快速消化大量报告、梳理重点,这个模型会很省心。
所以整体来看,在这些模型中,没有哪一个模型能解决所有问题。更好的做法,是根据不同的场景,选择最适合的工具,甚至组合使用。当然了,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倒也不用太纠结,当你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,我认为直接用ChatGPT就足够好用了。

结尾
到这里,关于如何用AI快速研究一家公司的方法论和分享就讲完了。总的来说,通过更好的提问方式,加上使用更恰当的模型,你就更有可能快速地得到一份高质量的AI分析。这样你至少有了一个初级的股票分析师,让你在投资的过程中提供辅助,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
在最后这里,我还想给大家多说一句。现在我们有了这个指示,已经比没有指示的输出结果要好不少了。但即便如此,如果你希望去做好投资这件事,希望每一个决策都足够地高质量,那在目前这个阶段,我认为还是离不开认认真真去阅读财报、研究公司。
这是因为,即便AI 再聪明,它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处理历史数据和文本表述,但投资真正需要的是对未来的判断。而这部分,非常需要人类在财报中去寻找隐藏信号,以及通过自己的认知,和逻辑推理能力去做判断。另外,如果你想获得超额收益,那么依赖AI提供的信息肯定是不够的。因为真正的超额收益,需要对公司有深度的理解,而这往往来自于你在阅读原始资料、多方观点,然后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后,才能形成的。而这样的能力,我认为AI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替代。
所以我自己的做法是,把AI放在分析流程的第一步。它能帮我快速熟悉一家公司,或者对最新财报做一个初步总结。这确实已经足够让我省下很多时间,但当我需要做更深度的分析,去给出成熟的投资观点的时候,还是离不开自己花时间去思考和研究。我也希望屏幕前的各位,在用好AI的同时,也不要过度依赖AI,始终记得自己才是投资决策里最关键的一环。
最后的最后,我还想多说一句。我们今天只讲了如何用AI分析股票,但我们完全可以延伸开来,用这套方法去做别的工作,方法是一样的。就比如我自己,我就用了同样一套方法,让AI和我一起做公司战略的头脑风暴,或者做一些口播稿的语法检查工作。我们团队的程序员也会这样去让AI帮忙写代码,等等等等。大家普遍的反馈是,只要Prompt做得好,AI输出的结果都会有质的提升。
当然了,做一个好的Prompt也不容易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让AI帮忙去设计一个基本的版本,然后自己再慢慢根据实践出的情况一步一步去打磨它。大家不妨自己多花点时间去打磨几个平时用得着的Prompt,相信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提升。

为你推荐

18:29

冷门投资知识

为什么你的AI没法做投资分析?专业AI工程师,教你最实用AI分析技巧!

2025.10.13

7.3k

116

31

20:08

高手思维

关于创业,关于赚钱,关于个人成长的故事

2025.10.11

3.8k

79

16

20:42

TEM | 财报解读

TEM历史转折性时刻到了!绝对跟踪新股票TEM,Q2财报揭示了哪些颠覆性改变?

2025.10.08

8.6k

55

9

17:51

MSFT | 财报解读

财报大涨10%!微软最强财报揭示了怎样的战略变化?AI能否给老微软带来新的爆发潜力?

2025.10.08

4.9k

15

20:47

MSFT | 核心概览

MSFT估值上限,下限,以及合理估值;从估值中看懂MSFT股价逻辑! - 2025年10月

2025.10.08

3.9k

9

市场热点

川普上一任期都发生了什么?历史竟出奇的相似?做好准备,25年一切都将重演!

2024.12.15

推荐理由

10.5k

33

1

高手思维

《战胜华尔街》— 彼得林奇

2023.06.30

推荐理由

17.2k

122

28

个股机会

一份天价大单,真的能将甲骨文捧上神坛吗?是炒作?还是23年英伟达时刻?

2025.09.29

10.9k

68

2

每月宏观报告

美股为何怎么都跌不下来?诡异循环正带动美股盲目上涨?市场还能撑多久?

2025.09.23

6.4k

21

5

您已浏览完全部帖子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