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通往硅谷金库的大门?介绍一只持有SpaceX和OpenAI的ETF!
2025.11.10
播放量 1.7k
有这么一家ETF,他们的持仓里,居然全是这些独角兽公司。而且SpaceX更是占了整个持仓的52%。这个ETF,就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初创科技公司投资基金,Destiny Tech100,股票代号DXYZ。这是不是意味着,我们散户买入DXYZ,就能打开通往硅谷金库的大门了呢?今天这期视频,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支不同寻常的ETF。
文字稿
如果你有关注最前沿的科技,相信SpaceX,OpenAI这样的初创公司,你一定不会陌生。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独角兽公司,他们都有着巨大的投资价值。但可惜的是,这些公司现在都没有上市,只有那些财大气粗的私募基金可以投资,即便你很看好他们,我们散户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渠道。
不过有这么一家ETF,他们的持仓里,居然全是这些独角兽公司。而且SpaceX更是占了整个持仓的52%。这个ETF,就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初创科技公司投资基金,Destiny Tech100,股票代号DXYZ。这是不是意味着,我们散户买入DXYZ,就能打开通往硅谷金库的大门了呢?今天这期视频,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支不同寻常的ETF。
点击放大
DXYZ简介
DXYZ是一只在纽交所挂牌的封闭式管理型投资基金,这是近年来市场上最热门的ETF之一。由于它持有了大量未上市的私募科技公司,而这个ETF又是在普通二级市场上可以交易,这就把那些平时普通投资者接触不到的科技独角兽,带到大众面前。
DXYZ的目标,是要打造一个涵盖100家最具成长潜力科技公司的投资组合,让普通散户去接触原本只有顶级资本才能触及的私募领域。但具体DXYZ都持有哪些科技独角兽呢?其实前面展示的那张图大家已经能看到了。截至25年6月,DXYZ的布局领域还是非常多的,从航天巨头 SpaceX,到AI领域的代表 OpenAI,再到娱乐与游戏平台 Epic Games、Discord,以及金融科技公司 Revolut、Stripe,都在它的投资名单之中。
不过从持仓结构来看,DXYZ 的投资极为集中。其中SpaceX一家就占了52%的股权。而到了第二名,它的持仓占比就只有SpaceX的零头了,往后看更是对整个ETF影响不大。所以你看,虽然它自称是买入100家公司,但实际上它的投资表现,就是被SpaceX一家公司给带动的。而这,就是DXYZ的投资逻辑,也是现在绝大部分投资者选择买DXYZ的真实原因。要是SpaceX的发展可以越来越好,把更多的火箭送上太空,获得更多的政府订单,并在最后成功以高估值上市,那么DXYZ就能从中受益。
点击放大
至于SpaceX这家公司,咱们就简单说一下。SpaceX是马斯克在2002年创立的,目前已经是全球最领先的商业航天公司。它的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,使得火箭发射成本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,彻底改变航天行业的经济模型之余,还让他以极高的成本优势占据垄断。他的客户已经涵盖NASA、美国国防部、以及全球多家商业卫星公司。
SpaceX另一个重要业务板块是星链计划。这是一个由上万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互联网网络,目前已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提供卫星网络服务。它不仅能解决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问题,更可能成为未来物联网和自动驾驶基础设施的一部分。
现在,SpaceX的估值已经来到4000亿美元,而且按照目前的这个发展速度来看,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。尤其是有马斯克这个光环在,我相信SpaceX最终达到万亿级别的市值,只是时间问题。
既然DXYZ的投资逻辑就是看SpaceX,而SpaceX又是一家极具潜力的公司,那是不是意味着,咱们现在买下这支ETF,就能发家致富了呢?千万别着急。虽然DXYZ这个逻辑看上去很诱人,但DXYZ实在是有太多猫腻了。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就盲目投资,你就把钱置于危险的境地当中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DXYZ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风险呢?接下来,我给大家做一个深度解读。
DXYZ的问题
这DXYZ的第一个问题,来自于它的持股方式。和一般的ETF不一样,DXYZ的持股方式非常特殊。它买入的公司,有70%都不是直接持有他们的股票,而是用一种叫做SPV的方式间接持有的。
SPV,英文全称叫Special Purpose Vehicle,中文翻译过来叫做特殊目的载体。这是一种专门为了投资单一公司而设立的空壳公司,和我们这几年经常说的SPAC很类似。
下图展示的就是DXYZ的具体持仓,可以看到,图中红色圈出的两个重要持仓,其实就是SpaceX的SPV。而绿色圈出的这一块,则是OpenAI的SPV。所以DXYZ最重要的投资,包括SpaceX,其实都是通过买了一堆空壳公司来间接持有的。
点击放大
那为什么要这样绕一圈呢?因为如果不这么做,DXYZ根本就没有资格投资这些公司。像SpaceX、OpenAI这种还处在私募阶段的明星公司,大部分都是不允许公开基金直接持股的。它们通常只开放给机构、风投基金或特定的合格投资人参与。如果一定要投资他们,那就只能透过一些别的方式。而利用SPV这层中间壳,就是一个常见的方案。
所以,当你买入DXYZ的股票,资金进入基金后,DXYZ还会再把这笔钱投入到 SPV。因此,你并没有直接持有SpaceX,而是投了一堆持有SpaceX等其他初创企业的空壳公司,层层间接地持有这部分的经济权益。
而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。首先,DXYZ并不掌控这些SPV。根据DXYZ披露的文件显示,DXYZ常常只是这些SPV众多投资者的一个,也就是说,他们只是一个纯粹被动投资者,SPV的管理权完全掌握在外部管理人手中。这一方面会使得基金没有对资产有真正的掌控权,另一方面,也缺乏一定的透明度。
点击放大
不过这个事情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,毕竟虽然是被动投资,但如果你的投资能赚钱,那其实也还好。在我看来,SPV最大的问题,是它会带来更高的费用。这是因为,具体到每一家SPV,他都是需要资金来维持运营的。也就是说,SPV整个过程中并不是无偿服务,他们也是需要赚钱的。而SPV的收入来源,没有别的,就是从投资者中收一部分管理费,也就是从DXYZ的钱里面扣。这就使得整个基金有一个双层收费的结构。
而更可怕的是,根据DXYZ的文件披露,DXYZ披露的这些SPV下面,可能还有一层甚至几层SPV,就跟套娃一样。这意味着,整个管理费可能会被不同的SPV,重复收了好几次。
点击放大
那说了这么多,这个费用到底有多少呢?根据最新公布的半年度报告表示,如果把所有SPV 层面的管理、估值与交易开支都算进去,这个ETF的实际总费用率高达惊人的7.15%。而且,报告的脚注还说明,7.15%的费用还未包含这个基金底层私募投资所产生的额外费用。但他们并没有明确说这部分费用是多少。
点击放大
而让我感到气愤的,是在它的官网里只标示自己的管理费率为 2.5%。这里有明显误导投资者,避重就轻的嫌疑。因为2.5%,只是这个ETF自己收的管理费而已,可这只占总费用的一小部分,真正的大头,是它还养着这个基金下面的SPV。
点击放大
显然,这个ETF显然是钻了个空子。因为摆出来这个2.5%的管理费,它已经满足了监管的要求。可如果它真的这么诚实,摆出7.15%的总费用在官网上,估计愿意买这个ETF的人得少一大半。毕竟,你投入的每100美元,每年可是要扣除7美元来支付各项费用的,意味着年化回报率超过7%,你的投资才刚刚能breakeven。远超一般ETF的水平。
总的来说,DXYZ这种通过SPV的持股方式,不仅缺乏掌控权和透明度,而且费用极为高昂,这是DXYZ这支ETF的第一个大问题。
DXYZ - NAV
说完SPV,咱们再看看DXYZ的另一个大问题。那就是,它的股价远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就要讨论DXYZ的实际价值了。这里的方法,是看它所有持仓的市场价值,对应到每一股是多少,这个指标,在基金里叫NAV,净资产价值。
不过,由于DXYZ持有的都是未上市的公司,这些资产没有公开市场报价,因此 NAV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。那怎么办呢?他们只能依靠内部的一些模型,或者第三方评估模型,来对每一家公司进行估算,综合过来后就得到NAV。这个估值的方式非常复杂,而且主观成分非常大,咱们这里就不展开了。
理论上,ETF的股价应该与NAV大致接近。可DXYZ完全不是这样的情况。根据第三方网站的评估显示,现在DXYZ一股的NAV只有不到7美元,如果对上现在26美元的价格来看,溢价高达260%。换句话说,你现在如果花26美元买的股票,它实际上只不过是价值不到7美元的资产,多出来的价格,全都是溢价。
点击放大
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?照理说,对于一个ETF来讲,我们似乎从来都没有听说过,有谁的ETF存在200%多的溢价的,即便是有些误差,它也是非常小的。到底是怎么回事?
这其实是因为,DXYZ并非严格意义上的ETF。我们一般说的ETF,交易所交易基金,其实有一个特殊的要求,那就是它必须有一套发行与赎回机制。这个机制的核心作用,就是保证ETF的市场价格和它所代表的一篮子资产的NAV之间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。如果ETF价格低于NAV,就会有机构在市场上买入被低估的ETF,然后要求赎回成分股,再把这些股票卖掉,从而获利。反之亦然。不过,一般这个事情发行商自己会做,他们会持续监控NAV,一旦发现市场价格偏离,就会透过这种交易,把价格拉回到合理区间。
而DXYZ并没有这个机制。因为它的成份股里面并不是那些可以流通交易的股票,使得他无法通过公开市场买卖来调整价格。所以,虽然DXYZ也算是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,但它的这个基金是封闭式的,上市后的股数就固定,没有人能靠发行或赎回去平衡价格。也因此,严格意义来说,其实DXYZ并不能算是我们平常交易的ETF。
这么一来,它的股价就跟投资公司股票一样,常常取决于市场的供需情绪,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高估的状态。再加上DXYZ的NAV假设是很主观的,更新频率又低,这就类似于没有人知道它到底真正值多少钱一样。所以它的股价,经常就会与实际资产价值严重脱节。
事实上,这种溢价现象并不是偶发事件。过去一年,DXYZ就长期维持在 500%的溢价区间。最夸张的是,在去年11月的极端阶段,溢价甚至一度到1263%,相等于市场愿意以超过资产实际价值十倍以上的价格去抢这只基金。这也是因为,当时正值川普胜选期,投资者押注他上任后会大力扶持SpaceX。这就使得DXYZ成为了炒作的热点。
点击放大
点击放大
说到这里,不知道你是会不会想,对于一家专门投资初创公司的ETF,尤其是投资SpaceX这种明星初创公司来说,有点溢价不是很正常吗?如果买了之后,SpaceX还是能发展得很好,会不会付出一点溢价也是值得的呢?
确实,对于这种明星初创公司,现实的状况往往是资金抢着投资的,所以有点溢价太正常不过了。要是没有点溢价,那估计也不是什么好公司。可问题是,溢价要到多少才是合理的呢?
从历史上看,市面上一级市场的投资,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30%以内,好的可以达到40%,但这可能已经是顶级的基金,而且是有人脉有资源辅助初创公司的情况下,才能实现的效果。
SpaceX作为明星公司,他的年化收益率会更高一些。如果我们非常乐观地假设,现在才4000亿美元的公司,它在两年后能以1.5万亿美元的市值上市,那么折算到今天,这个溢价可以去到80%左右。但别忘了,DXYZ只有一半仓位是SpaceX,另一半是其他的公司。这么看,咱们如果假设剩下的一半给40%的溢价,这已经是一级市场很不错的水平了,那么平均下来,整个ETF的合理溢价水平应该是在60%左右。而考虑到它的稀缺性,以及NAV滞后等问题,咱们再往上高估一些,再翻一倍,达到120%。这么看来,如果ETF溢价在120%以内,还是有可能可以被justify的。但超出这120%的部分,我相信就都是非理性了。这个计算或许有些地方不太严谨,但结论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。也就是说,整个DXYZ的价格是处于一个非常不合理的高估状态。
其实,DXYZ之所以能炒到这么高,而且长期都保持着高溢价,靠的就是“稀缺”两个字。像 SpaceX、OpenAI 这种未上市公司,外面根本买不到。而DXYZ是极少数能让普通投资者间接参与的渠道,尤其是一半仓位都放在SpaceX这个超级独角兽,这就使得当市场情绪高涨、资金追逐梦想时,就不计成本地去买入这些资产了,哪怕付几倍的价钱,7%的年持有成本,也在所不辞。
但很显然,这背后是有大量不理性行为存在的。而一旦市场情绪转冷,这个溢价可以很快消失,造成巨大损失。事实上,在过去这一年里,DXYZ距离24年年底的高点,已经跌去了70%的价值,但在这一年里,SpaceX的估值其实是在快速攀升的,可见情绪溢价消失的时候,会对股价带来多大的影响。这个高溢价,便是DXYZ的第二个大问题。
我的个人看法
到这里,对于DXYZ的情况我已经给大家完了,相信关于DXYZ能不能投资的问题,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。我自己是不会去投资这支ETF的,我也不建议屏幕前的各位去投资它。
这第一个原因,是它的溢价实在太离谱了。经过我们最乐观的估算,它的溢价最多就是在120%左右,但它实际的溢价已经来到了260%,相当于花100块钱只能买价值不到40块钱的东西,这显然不是一笔好的交易。一个成熟的投资者,你应该希望用40块钱买到100块钱的东西才对,而不是反过来。
第二个原因,则是它的收费高的离谱,而且非常不透明。尤其是每年要支付超过7%的总开支率,这是不可接受的。只要稍微持有的时间长一些,就是一家稳亏的投资。
总结来说,DXYZ 让投资者有机会参与到SpaceX等未上市的梦幻级别公司,听起来确实诱人,但离谱的溢价和高昂的费用,早已让风险远远超过回报。或许未来,它仍可能因为马斯克的动向或政策题材再次掀起炒作,但这种炒作最终必然会回归现实。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,还是作为旁观者就好,毕竟入场的代价实在太贵了。
为你推荐
19:27
PLTR | 财报解读
再好的财报也涨不动?PLTR上行空间还能有多少?PLTR财报后,投资模式要做出改变了!
2025.11.10
2.5k
37
2
24:01
ETF主动选股
15年,250倍收益!TQQQ是通往暴富的捷径吗?如何正确看待杠杆ETF?
2025.11.10
2.2k
29
4
15:18
ETF主动选股
打开通往硅谷金库的大门?介绍一只持有SpaceX和OpenAI的ETF!
2025.11.10
1.7k
22
3
23:21
ETF主动选股
散户也能参与的量化策略来了!用模型选股,就可以轻松赚钱?介绍一只最强量化ETF
2025.11.10
1.6k
17
12:50
ETF主动选股
钱别存银行了!一个给现金带来稳定收益的ETF!
2025.11.10
1.7k
22
4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