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年最令人失望股票!25年迎来翻身?AMD诡异数据背后,真正买家浮出水面!

2025.01.13

播放量 32.5k

video_lock

要说谁是2024年表现最让人失望的公司,AMD绝对是其中之一。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,很多人都觉得AMD是个被错杀的好公司,估值低,上限高,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?2025年的AMD究竟是否值得投资呢?他能迎来翻身的机会吗? #AMD #AI #芯片

no-comment

开通服务即可查看评论~

文字稿

要说谁是2024年表现最让人失望的公司,AMD绝对是其中之一。明明是一家站在时代风口上的公司,股价表现却始终不尽如人意。隔壁的英伟达,博通纷纷都迎来了史诗级的大涨,可AMD不仅股价没涨起来,还从高点接近腰斩。2024年AMD全年收跌18%,跑输大盘超过40%!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,很多人都觉得AMD是个被错杀的好公司,估值低,上限高,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?2025年的AMD究竟是否值得投资呢?他能迎来翻身的机会吗?本期美投Pro视频,美投君就来给各位看官深度分析一下AMD这家公司!
关于AMD这家公司,我一年前曾做过一期深度分析视频。如果你对AMD的业务不熟悉,建议先观看那期视频。这里咱们不再展开,只做一个简单的介绍。
虽然AMD和英伟达都是芯片公司,但和英伟达主攻AI GPU不同,AMD的业务更多样化。下图就展示了AMD的几个不同的业务分布图,按比重大小依次为:数据中心,Client,Embedded,和游戏业务。
这中,最重要也是最能反映AI表现的是数据中心业务,占公司总营收的52%。这部分业务还得再分拆成两半,其中的一半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业务,以CPU为主,这个与AI关系不大。另外一半则是专注于AI的GPU。由于传统CPU数据中心增长停滞,而未来增长主要依赖于GPU,因此GPU数据中心才是现阶段AMD所有业务的关键。
第二大业务是Client,主要给个人电脑PC提供芯片,包括CPU和GPU。这本来是AMD最重要的业务,但随着PC市场的日趋成熟,他的重要性正在降低。不过随着AI PC的出现,这部分业务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增长,成为未来AMD在AI布局上的关键。
第三大业务嵌入式业务(Embedded),这主要是三年前公司收购赛灵思后整合出来的业务,主要涉及边缘计算和物联网,应用于汽车、医疗、工业等领域。嵌入式这块业务虽然和AI有关系,但目前的发展较慢,短期内还不构成重要影响
第四大业务是游戏业务,也是以卖GPU为主。这块业务由于直接对接消费者产品,而且和AI关系不大,所以他主要受芯片传统周期影响。不过,游戏业务目前的增速有限,未来上涨空间也不多,是当下最不重要的一块业务。
这就是大致的一个公司基本信息的概览了。可以看到,和英伟达一样,公司增长最快,利润最高的业务都是和AI相关的GPU数据中心业务。但和英伟达全力布局AI不同,AMD的业务更为分散,其投资逻辑也因此更为复杂。这要求我们在分析AMD时,考虑更多因素。
不过,不管一家公司的业务再复杂,影响股价的投资逻辑都是有限的。对于AMD来说,2025年只需要关注三条投资逻辑,就足以把控住他的投资了。接下来,美投君就挨个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条重要的投资逻辑。
AMD第一条关键逻辑在于传统电子消费品需求的增长。和英伟达不一样,AMD还是很依赖电子消费品的。像索尼的PlayStation和微软的Xbox,都是用的AMD芯片。AMD也是华硕,戴尔,宏基,惠普,联想等多家PC企业的主要芯片提供商。这些构成了AMD的Client和游戏业务,约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。所以,传统电子消费品需求的好坏,还是会牵引着AMD整体业绩的表现,从而影响到股价。
然而,这两块业务的表现,在过去几个月都不是很好。这也是导致AMD去年股价下跌的一个原因。其中,游戏业务最近下跌了70%。而代表个人电脑的Client业务,由于24年整体个人电脑出货量很低, 也只是有29%的增速。虽然不差,但依然低于年初时市场的预期。
那这样的趋势会在25年发生变化吗?现在看来,一定会。首先,是大环境的影响。25年美国经济大概率将会是进一步复苏的一年,而电子消费品又对经济非常敏感,任何的经济增长的迹象,都会成倍地体现电子消费品的需求上。另外,25年也正好是电子消费品换代的一个大年。PlayStation将迎来新一代的PS5 Pro,这会促进AMD在游戏部分的收入。而Client部分,由于距离上一波PC换机潮已经有5年的时间,市场也有望迎来消费高峰。这些都会促进电子消费品在25年的复苏反弹。如果去年电子消费品的疲软成为了AMD股价下跌的原因,那么显然,如果情况扭转,它也能成为AMD股价上涨的动力
不过,即便这是一个确定性比较高的利好,我们投资者要清楚,它对股价的影响,至少在25年来说,还是次要的。这俩业务毕竟只占公司三分之一的收入,而且和AI的关系都不大,所以现在市场的焦点其实都不太在这里。因此,对这部分业务,我们可以关注,它大概率能在25年带来一些积极的效果,也会带动股价有一定的上涨,但很难成为决定性的因素。
影响AMD股价的第二个因素是AI PC。我在上一次分析时说过,AMD未来的增长前景,很大一块要寄托在AI PC的芯片上。这是一个在2027年就有200亿美元价值的市场,而AMD正处于这个细分赛道的一个领先位置。从技术上看,AMD是唯一一个集合CPU,GPU以及AI这三大技术的公司,理论上他有着最好的资源去整合AI PC的产品。就在几天前的CES上,AMD最新发布的锐龙AI Max系列芯片,被认为是x86框架下最适配AI的芯片。从合作资源上看,AMD和全球最重要的几家PC硬件公司都早早开始宣布合作AI PC项目,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微软,还把AMD作为唯一的供货商。
现在,市场还没有怎么priced in这部分业务的影响,毕竟AI的焦点还是在数据中心上,而AI PC也还没有开始大规模销售。不过长期来看,我们可以肯定,未来所有的PC都会附上AI级别的芯片。而如果AMD能继续在这块市场保持一定的领先,抢占更多市场份额,那么长期必然会是AMD业绩的一个重要的新的增量。
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,AI PC的成功,还能带动起后续embedded的市场,包括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芯片,这部分的潜力就更大了。不过这部分的业务还只是刚开始,至少要等到AMD验证了在AI PC上的成功后才能够看清。我们暂时也不必花过多精力在embedded这个业务上。
AI PC的成功至于AMD的未来来说至关重要,也值得投资者期待。然而,我们也要意识到,在25年这一年里,AI PC或许还很难提供有意义的增长。就连管理层在最近也说,AI PC在25年只会是缓慢增长。这是因为,25年在AI PC需求的提升,主要还是在商用领域,但AMD的市场主要是在消费者端。因此,我们可以期待AI PC对公司未来的促进,但至少在25年这一年来看,影响不会很大。
这里我多说一句,AI PC的竞争最近因为ARM和高通进一步的合作而变得更加激烈了。ARM有帮助过苹果造出PC芯片的成功案例,而且ARM的优势在于低能耗,这或许在未来AI PC中有奇效。这也是最近投资者非常担心的风险之一。中长期来看,竞争确实会是AMD在这个细分赛道上的一个潜在风险。但现阶段,这个风险并不是关键。股价表现不佳的时候,什么坏消息都容易被投资者过分关注。但一旦AI PC趋势来临后,这些竞争根本无法阻止整体需求的快速增加。
在说的前面两个因素中,消费增长虽然是个积极的因素,但效果相对较弱。而AI PC虽然值得期待,但在25年还没到时候。显然,这两个都不会是影响AMD今年股价的主要逻辑。那短期影响AMD股价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?我想很多人也能猜到,那就是和英伟达直接对飙的,给AI提供算力的GPU。
事实上,24年AMD的股价表现那么差,最主要的原因就跟GPU的表现不佳有关。
一年多以前,AMD高调宣布了他的AI GPU芯片,MI300X,在产品发布初期的时候曾被不少大公司订购,这让市场对其充满期待,期待AMD或许能够抢占一些英伟达的市场份额。然而,现实却一次次的令人失望。自一季度MI300X陆续交付开始,整体的客户反馈始终比想象中要负面。
不少民间的测评机构也给出了负面的评价。比如,芯片测评网站SemiAnalysis就表示对AMD的芯片非常失望,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软件。调研中说:“AMD的软件质量问题严重,无法提供可靠的AI模型训练体验。”他们说,为了展开AI训练,他们不得不做大量的前期软件调试,非常浪费时间,但AMD对此又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持。网站还提到,因为软件的问题,AMD的性能只停留在纸面上,性能参数看上去不错,但实际却用不起来。而这不光体现在AI训练上,就连被认为差距较小的AI推理,也因为软件的支持不够,而导致使用起来表现远不如英伟达。调研还说,在测评过后,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英伟达在CUDA上的护城河有多深,并对AMD未来能否拉进和英伟达的差距表达了担忧。
类似的评论我还看到不少,这里只是给大家展示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。整体的基调是,就AMD现有产品来看,它并没有大家一开始期待得好。
而且,不光是现有的产品不太行,AMD未来的产品路线图也让人失望。从下图可以看到,AMD的产品路线图至少在未来迭代速度上,就比不上英伟达。美银,Wolfe Research,汇丰银行都在近期纷纷给AMD降级,都是认为AMD未来的产品进步比他们想象得要慢不少。汇丰就表示,按照现在的产品迭代速度来看,AMD今年下半年推出的MI355X在机架平台上的技术还差太多,远无法和英伟达竞争。而在最新的CES大会上,虽然AMD发布了很多电子消费品的芯片,但关于AI的下一代产品GPU,RDNA 4则并没有如期发布。管理层给出的原因是“发布会给的时间不够”,但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AMD未来产品迭代的担忧。
一年前,当AMD首次表示推出MI300X芯片的时候,大家都期待AMD产品力能快速追赶英伟达。但一年过后,这个期待不仅落空,而且似乎未来还要被英伟达抛地更远。
上面说的都是定性的表现,那么相对来说,定量的表现如何呢?咱们不妨看一下,AMD过去一年的财报数据是怎么说的
首先,咱们来看看毛利率。毛利率是验证一家公司是否有产品力,是否有定价权最重要的数据,没有之一。因为如果公司有足够定价权的话,那么他们自然可以通过涨价,来提升毛利率。像是英伟达,过去两年的毛利率,就从55%,跃升到75%。
那AMD毛利率的表现如何呢?从下图可以看到,AMD在22年的毛利率就在50%左右,AI芯片卖了一年多了,现在的毛利率还是只维持在51%,且市场预期未来三年毛利率都不会超过55%。这个增长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,尤其是在英伟达毛利率已经上涨超过20%的衬托下。
另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,是AMD数据中心的运营利润率。在AI出来之前,也就是22年,数据中心的运营利润率一直在25%-30%之间,但直到今天,这个数据还是只有29%,并没有出现什么突破。反观英伟达,自22年年底,运营利润率已经从20%,提升到现在60%。
不光是利润率,就单纯从收入增速上看,AMD也是远远落后于英伟达。下图展示了英伟达和AMD在数据中心的收入对比,可以看到,自22年年底开始,英伟达这部分的收入开始一路起飞,并预计在今年年底能翻了15倍。相比之下,AMD的增幅远远落后于英伟达,仅仅增长了3倍,而且还是在基数远低于英伟达的情况下实现的。
更重要的是,公司自己跟自己比,其实也没有达标。在年初的时候,市场本来预计,AMD在24财年的AI芯片上的收入能达到50到60亿美元。可最新财报中公司的指引还是只有50亿美元。这不仅只达到年初机构预期的下限,更是远远低于很多买方机构在年初时预测的80亿美元。
所以你看,这一年来,AMD不管是收入的增速,还是利润率,都没有给出足够好的表现。这些就跟公司的定价权不够有关,也是公司产品力不足的体现。
不光产品力不足的问题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在24年,竞争的加剧成为了市场另一个的担忧。一直以来,大家对AI芯片的讨论,都是围绕在英伟达和AMD之间展开的。英伟达占了大部分的市场,但如果低端市场能留一口汤给AMD喝,那也不差。但现在,有人来和AMD抢这碗汤了,那就是博通。
最近两个月,博通可以说是市场上表现最好的芯片股了,而这正是因为它自研芯片的成功。现在,包括谷歌,Meta,苹果,字节跳动等公司,都在找博通增加自研芯片的采购。自研芯片相比于英伟达和AMD这种通用GPU来说,更为定制化一些。它的性能肯定还是比不上英伟达,但胜在对单一任务的效果好,也因此,他的性价比要更高。然而,性价比正是AMD和英伟达竞争中主打的优势。美银在最近对AMD的调研时发现,现在一些追求性价比的公司,正在把订单从AMD转移到自研芯片中去。所以美银认为,长期来看,AMD可能会成为大科技的第三选择。
整体来看,AMD过去这一年在AI芯片上,可以说各方面都不如意,也因此,我认为它24年股价的糟糕表现并不冤。那未来公司在GPU上还有什么可期待的吗?
其实还是有的,一方面,25年AMD在产能上会有明显的提升,现在AMD的订单依然是供不应求,这就意味着,产能的提升本身就足以带来收入的提升。另一方面,AMD的几个主要的客户依然表达了会继续购买其产品的看法。在最新的财报上,管理层就明确说了,他们和几个主要客户在25年都确认会保持合作关系,并暗示几个主要的客户已经订购了后续的迭代产品。也因此,即便AMD在24年遇到有各种问题,但市场对未来AMD的增长还有信心。现在市场预计,25年数据中心业务能保持80%以上的增长。这个增长还是相当不错的。关于这部分增长,一会我还会再给大家详细分析。
前面我们说过,在AMD三个影响股价的因素中,电子消费的影响较弱,AI PC又太远,现在所有的目光都放在GPU。而GPU光从数据上看,似乎2025年的增速还不错,那这是否意味着,公司短期有反弹的希望呢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想先退一步去思考这么一个问题。我们为什么要买AMD这只股票?我想很多人的第一答案,是因为便宜。相比于现在英伟达3.5万亿的市值来说,AMD的市值只有不到2000亿,而从估值上看,AMD的前瞻市盈率也已经低到22倍,也低于英伟达的31倍,看上去确实便宜。
但便宜本身并不足以构成投资的主要逻辑。一家公司之所以值得投资,它必须要有足够好的商业前景,配合上足够强的管理层来执行。AMD有非常好的管理层,过去几年公司的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。但AMD的商业前景,至少在目前看来,还不够。
随着AI持续发展,人们对算力的需求持续提升,对英伟达GPU的需求是非常有保证的。而博通也类似,我们几乎能肯定,那些大科技会一直找博通去做自研芯片。但AMD的GPU,需求在哪呢?
这时候就不得不搬出前面没有讨论完的问题了。前面我们说了一大轮,说AMD的产品这不行那不行,但一看数据,结果还是能增长80%,这一听完全不像是产品不行的样子。那到底谁在去买AMD的芯片呢?他们这么做又是为什么呢?了解清楚这个问题非常关键,因为这将会是决定AMD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关键。
谁是AMD AI芯片的客户?其实还是大科技们。现在已知的几个大客户中,就有包括微软,亚马逊,Meta,和甲骨文。然而,如果你有经常关注英伟达的话就知道,这几家公司,同时也是英伟达的主要客户。
另外,我们上面分析了,英伟达在AI趋势爆发下,不仅营收飞速增长,盈利也快速提升。这说明公司不仅需求高,而且议价能力强。但AMD坐拥和英伟达相同的客户,在基数更低的情况下,增速却远不如英伟达,盈利能力也毫无提升。说明公司毫无议价能力。
还有,我们看到AMD在性能上,配套上,全方位的拉胯,各种不及预期,市场各种差评的同时,似乎订单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。
所有这些诡异的因素串在一起,其实有一条清晰的逻辑。他说明什么呢?说明企业们购买AMD,并不是他们觉得AMD性能好,也不是因为AMD性价比强,更不是为了替代英伟达。他们买AMD就是作为英伟达的备胎,或者说买一份保险,让自己在供应链上,不会完全受制于英伟达这一家公司。
经常看韩剧的看官可能知道,备胎的悲剧是什么?招之即来,呼之即去。它的需求是非常不稳定的。它不像英伟达那样,只要AI发展,就有很强的需求驱动力。作为备胎供应商,它只有在别人想起要买点保险的时候,才会下点订单。而一旦管理层觉得不那么需要留后路的时候,那这个订单可是说砍就砍了。换句话说,备胎的需求,不是根据AI整体的算力需求走的,而是根据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来的。
而这就意味着,AMD的订单有巨大的不确定性。如果有一个大客户,比如微软,他们突然对供应链问题感到担忧,可能就会加大对AMD的订单,那么AMD的业绩就会迅速涨起来;反之,如果微软不认为供应链是个问题,那对AMD的订单也是说砍就砍的。而这种极度依赖几个大客户的局面,使得 AMD 的投资逻辑,更多是在赌关键买家的意愿与决策,而不是依托稳定的行业趋势。
你可以会想,AMD的芯片不是比英伟达便宜吗?总有一些公司是想省钱的吧?首先,AMD的芯片便宜这个结论一直备受质疑,因为有很多使用者都认为,如果从最终AI出来的效果上看,英伟达的芯片其实反而会更便宜。而退一步讲,即便AMD真的性价比更高,但在当前这种AI发展初期 、技术日新月异的时期,没有哪个公司敢为了省钱,让自己面临在AI竞争中落后的风险。毕竟一旦错过了这个窗口,公司可是会被颠覆的。所以,性价比在目前这个时候并不是企业们最需要考虑的,尤其是对于不差钱的大科技来说。所以他们现在买AMD芯片的,有且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分散化供应链风险,扶植备胎
总结上面所有的分析来看,在可预见的未来,至少在25年这一年来看,如果你要去投资AMD,那么它更像是投机,而不是投资。你投机的,是大科技们对于“供应链分散化”,或者说“买一份备胎保险”的需求,而非单纯看好AI的持续发展。这和英伟达的投资逻辑有本质的不同。英伟达的投资逻辑是极具确定性的,只要AI还在发展,那么对英伟达GPU算力的需求就一定会提升。而AMD不是。
作为普通投资者,我们能判断的是AI行业趋势,是企业盈利能力,但我们判断不了的是管理层的意愿。这个不确定性太强,我们有没有足够的信息渠道可以辅助自己的判断。因此,我没有办法告诉你,AMD在25年是会涨50%还是继续下跌。但我能告诉你的是,如果你投资AMD,其实最后看中的,就是“企业找备胎”这个需求。它既不是AI繁荣的逻辑,也不是消费复苏和AI PC。如果你认为这个需求是值得你去赌一把的,那么完全可以入手,毕竟公司估值确实不贵,管理层也算优质,下行风险有限。
但对于我个人而言,我是不愿意将我辛苦赚来的钱,放在一个这么不可控,不可预测的投资逻辑上去的。这也违背了我长期以来安心投资的原则。如果是因为对AI发展有信心去布局算力行业,我仍然认为英伟达是最好的投资,没有之一。即便现在也是如此。
最后,我想给大家打一个补丁,这期视频我并不是说我看空AMD。实际上,在过往的分析中,我一直认为AMD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。而我也特别欣赏AMD的管理层,这是一帮被验证过,有优秀执行力的管理层,它是AMD长期能实现它商业价值的基石。
我个人对于AMD长期的表现还是有期待的。我的主要期待其实不在于已经做实备胎定位的GPU,而是在于未来很有可能成为领导者的AI PC,以及后续的embedded业务。AI PC的趋势虽说现在还没降临,但我想也不会太远了。一旦有任何苗头出现,我想凭借公司长期以来优秀的执行力,加上在AI PC上提前许久的布局和优势,AMD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二春。我个人会等到看到AI PC苗头的时候,再选择投资这家公司。
大家对于AMD这家公司怎么看呢?也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。

为你推荐

22:05

META | 财报解读

2025Q3财报:22年元宇宙噩梦重演?今年最重要财报!大跌20%后,抄底还是跑路?

2025.11.07

1.1k

11

4

21:14

MSFT | 财报解读

一份极具前瞻性的财报后,微软未来几年股价还要再突破?美股最稳股票的秘密是什么?为什么说微软有最负责任的管理层?

2025.11.03

7.5k

49

5

38:49

TSLA | 核心概览

特斯拉估值上限,下限,以及合理估值;从估值中看懂特斯拉股价逻辑!

2025.11.02

5.8k

38

3

19:56

TSLA | 财报解读

2025Q3财报:特斯拉股价就此起飞?一次看似平淡无奇的财报背后,透露了什么关键信息?

2025.10.27

10.5k

79

5

19:00

每月宏观报告

美股进入“无就业增长”阶段?这样的上涨能撑多久?屡创新高的美股会是最后的狂欢吗?

2025.10.25

10.3k

74

8

TEM | 财报解读

TEM历史转折性时刻到了!绝对跟踪新股票TEM,Q2财报揭示了哪些颠覆性改变?

2025.10.08

推荐理由

13.6k

59

9

冷门投资知识

为什么你的AI没法做投资分析?专业AI工程师,教你最实用AI分析技巧!

2025.10.13

推荐理由

15.1k

170

40

个股机会

稳定币最强受益股?爆发行业里最具争议的龙头股?大涨10倍后的Coinbase,是否还有机会?

2025.10.20

10.5k

67

7

每月宏观报告

美股进入“无就业增长”阶段?这样的上涨能撑多久?屡创新高的美股会是最后的狂欢吗?

2025.10.25

10.3k

74

8

您已浏览完全部帖子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