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Q3财报:22年元宇宙噩梦重演?今年最重要财报!大跌20%后,抄底还是跑路?
2025.11.07
播放量 1.1k
一份财报,股价大跌20%,市值少了近4000亿美元,是有多差的一份财报,才让Meta这样的大科技,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下跌呢?这次下跌会是基本面反转的信号吗?26年的Meta还值得去投资吗?今天这期视频,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问题。
文字稿
一份财报,股价大跌20%,市值少了近4000亿美元,是有多差的一份财报,才让Meta这样的大科技,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下跌呢?这家公司还能投资吗?相信这是很多投资者,在看完Meta最新财报后心里最大的疑问。
不得不说,Meta的这份财报,或许是过去两年来最重要的一次财报了。它不仅揭示了Meta目前的经营状态,更重要的是,它连一直以来,Meta的投资逻辑都挑战了一番。那Meta到底出了多大的问题?这次下跌会是基本面反转的信号吗?26年的Meta还值得去投资吗?今天这期视频,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问题。
点击放大
财报简介
咱们先来快速过一下Meta财报的基本情况。本季度,Meta的营收达到了512.4亿美元,同比增长26%,不但超过了市场预期的500亿美元,也创下了过去几个季度以来的最佳增速。每股收益1.05美元,同比大幅下降了83%。不过这只是因为计提了一笔159亿美元的,一次性非现金税负,如果剔除掉,就能来到7.25美元,基本符合市场预期。
指引部分,四季度营收区间是560亿到590亿美元。虽然略高于市场预期的574亿,但其实买方预期已经来到580亿到600亿之间的,所以并不算太好。而且这也意味着,下季度的营收增速会落在16%到22%之间,相比前三个季度的加速增长趋势,明显放缓。但这主要还是因为去年四季度有美国大选,拉高了同期的收入基数导致的。绝对值上看依然强劲。
总的来说,虽然下季度的指引有些瑕疵,但考虑这个季度的收入和盈利相当不错,所以财报本身的整体的表现还是ok的。
但当然了,股价下跌的原因不在这里,而是费用端。CFO在财报中表示,Meta将在未来几年“激进地投资”(Aggressive invest),以满足AI算力和基础设施的需求。具体来说,预计26年的资本开支比25年会“显著更大”(notably larger),而总费用的增长速度也会“显著加快”(significantly faster)。在此之前,公司只会说“类似的增速”,“更快”。现在突然换了这种语气,显然要大幅提升开支了。
这里我给大家推演一下。24年Meta资本开支为370亿,25年估计要到700亿。如果26年还要显著增加,那资本开支很可能要冲到1100亿美元以上。我看到一些投行更是已经预估到1200亿了。这意味着26年还要增长近70%的开支。
而另一边,虽然Meta的营收仍在增长,但现在市场预期你26年的增长也就是18%,远低于资本支出70%的增长,这必然会压缩未来的利润率。当然了,这里的支出不会一下子释放出来,而是在未来几年一点点在计入在报表上。但即便如此,财报发布后,Meta未来两年的利润预期已经被下调了10%,而自由现金流的预期更是被削减了40%和30%。
削减是实实在在的,但投入能否回本,却变成了一个不知道的事情,这肯定是投资者不喜欢看到的结果。可问题是,在当下的这个AI军备竞赛中,市场一直都接受了费用要增加的事实。而且,Meta过去这两年多,一直都在增加费用,市场过去都没有反对意见,但为什么偏偏这一次就不开心了呢?
费用问题
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看清楚,Meta的增加的支出到底花在什么地方,又是否合理呢?
CFO解释到,26年新增的钱,首先是基础设施成本,也就是云计算、GPU,以及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。其次,是AI高薪技术人才的员工薪酬。不过,这些信息此前CFO就有提到过,这次财报相当于重复说了一遍。
然而,有一个信息是此前没有提到过的。她说,这些资金的投入方向,增长最快的是MSL,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,也就是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。在上一次财报的时候,MSL只是刚刚成型没多久,估计就是人招齐了,但财务上还没有想好。而现在,公司内部应该是想好了未来要怎么花钱,于是就开始对外公布。按照推算,Meta对MSL的投入,要比此前预期的多200亿美元左右。因为之前市场预计的资本支出是1000亿,现在来到了1200亿,相信这个增量,几乎都是到MSL上了。
而这就带来了问题,因为自从Llama 4的口碑崩盘,市场一直就担心Meta的AI。为了弥补这一切,5月,Meta调整了内部AI团队的架构,拆分成两个主要部门。可仅仅三个月后,公司又突然成立了这个MSL,表示专注于大模型的研发,领导人是Alexandr Wang。很多人认为,Wang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领导这么重要的团队,所以对MSL有很多质疑。更糟的是,自LLama 4以来,Meta在AI模型没有任何进展。这让人觉得,Meta的AI战略不仅规划不合理,人员不稳定,而且技术也跟不上。那这些投入不就会打水漂吗?
而且,这个投入似乎是个无底洞。小扎有说:“Meta的目标是成为AI和超级AI领域的领导者,并为此专注于确保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,以支持其长期目标。无论实现超级智能的时间表是 2–3 年还是 5–7 年。”这便意味着,如果一直看不到效果,这个投入会像无底洞那样一直持续下去。
那我们需要担忧吗?咱们不妨看看小扎是怎么解释的,他说:“我们反复看到一个模式:我们在建设基础设施时,设定了一个我们认为相当积极的目标,但随后总会发现,算力需求远超预期,特别是在核心业务中,我们总能找到新的、高盈利的计算使用场景,而算力又不够用。这表明,加大投资、显著提升算力的举措,在一段时间内很可能是有利可图的。”
小扎的意思是,之前在支出的投入上总是太保守了,导致最后核算起来成本,反而不划算。如果早点花钱建数据中心,那么最后成本反而会便宜一些。这倒不难理解,因为提早去把资源布局好,更充足一点,就不用在最紧张的时候,花高价和别人去抢资源。而且,如果算力跟不上,还可能错失市场机会。
另外,小扎还提到说,如果真的算力过多,还可以把算力出租出去,或者给回自己的核心业务慢慢用就好了,不会出现浪费的现象。
我的看法
这么听起来,好像风险非常可控?但事实会这么简单吗?我来说说我的看法。
首先,整体上看,我是相信小扎的判断的。从他讲话的内容中我能感受到,Meta过去两三年,应该都是这么个情况。一开始低估了自己的投入,然后不得不在后面去和别人抢算力,最后成本增加不说,收入还减少了。所以这一次,为了避免重蹈覆辙,宁愿提前就多投一些。
不过,我也不认可小扎说的另一个逻辑,那就是即便算力过多了,也可以出租出去。原因是,真等到Meta自己的算力都用不完的时候,估计算力都不是一个稀缺资源了,要想回本也回不了多少。所以到时候,这部分钱还是会打水漂的。它并不是一个没有风险的投入。
可即便如此,在当下AI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,冒一部分投入过多的风险,去保证AI技术能紧跟趋势,虽然不完美 ,但也完全可以理解。市场的逻辑是认为,你之前没有什么好的AI模型,现在再花钱不就可能浪费钱吗?但在我看来,你之前没有什么好的AI模型,现在才应该要去奋力追赶,不要被甩开了。毕竟,钱这个东西,即便打水漂了也不会伤筋动骨,Meta也不缺钱。但AI能力,Meta是大幅落后的,而且这会是一个可能被颠覆的风险。因此从风险收益比上看,我不认为Meta这次战略决定有那么大的不妥。
当然了,市场是很现实的,你投入是板上钉钉的,但未来两年的利润率是肯定要下滑了,而且下季度财报给多少费用指引也不知道,所以什么都别说,先把股票抛了吧。
那这些问题会怎么发展呢?市场又会怎么应对呢?这个问题,其实我在之前的异动分析有提到过。我们不可能现在就猜到Meta后续的费用支出会怎么变化,但如果从不确定性的角度,现在Meta在费用支出的不确定性,已经是在高位了。
这里有大一部分原因是CFO的指引太含糊导致的。市场不知道你指的“notably larger”到底是多少,那自然就会有些害怕。可费用的不确定性是会下降的。我们把时间稍微往后一拉,这个指引将会越来越明确,因为下季度财报就要给出全年的预期,哪怕结果比预期再高一些,但只要这个幅度没有造成财务上的危机,那这个不确定性就算过去了一大半了。
而事实上,Meta也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个费用。根据彭博一致预期,26年Meta的经营现金流在1300亿美元,按目前1100亿的资本开支预期来看,依然能留出200亿的现金盈余。另外,很多人还担心Meta在财报后第二天增加了300亿的债务,但事实上,这个债务EBITDA的比例只有0.6倍,非常安全。所以,这些费用的问题都是在Meta财务能力范围之内的。它最大的影响就是把短期利润率给压缩了。而利润率的压缩也说过,市场的预计是10%左右。我这几天一直在观察,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投行都已经对费用上调完毕,后续继续上调的空间已经不大了。
点击放大
所以综合以上所有的分析来看,市场已经在Priced in很大一部分费用端的问题了,而考虑到问题持续恶化的可能性较低,更大的可能反而是不确定性持续下降。因此我认为,这次负面的影响不太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。相反,一个更有可能的情况是,在下季度财报给出指引后,首先不确定性大幅下降,而且只要结果别太糟糕,股价大概率会出现一个,"better than feared”的上涨。
你可能会想,那22年那一波不就费用的问题一直发酵,导致大跌70%吗?可这次情况完全不一样。首先,支出的性质不一样。22年Meta烧钱砸在元宇宙上,可元宇宙完全看不见商业化前景,自然成了投资者眼里的无底洞。而现在,Meta花的钱主要用在AI基础设施和模型研发上。而AI已经被证明, 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和广告变现效果。
而且,22年只有Meta在孤军奋战搞元宇宙。但在AI这件事上,大公司都在拼命砸钱,这是一场必须参与的竞赛。Meta只是走得更快、更激进而已。
最重要的是,22年Meta在收入端还有巨大的问题。这包括宏观经济衰退、苹果隐私政策、以及TikTok等多重打击。所以那时候的Meta是“收入下降 + 成本上升”的双杀。然而现在,Meta的收入完全没有问题,它已然成为过去三年,Meta股价持续增长的核心推动力。因此整体来看,我认为这一回下跌,和22年那一次情况有本质的不同。
而从过去这几年的表现,我们也可以合理推测,当费用问题慢慢被消化后,接下来的重点一定是看业绩。只要业绩仍然保持积极,那么股价的反弹就是一个极具确定性的事情。那么接下来,咱们不妨把费用端的问题放一放,回去看看这次被市场忽略的收入表现。
收入端分析
首先,咱们非常有必要去看看,26%的广告收入增长是怎么来的。在之前的分析中,我们一直使用这个公式来分析,Meta总的广告收入,等于广告展示量,乘以单价:
总的广告收入 = 广告展示量 * 单价
公式的逻辑不难理解。Meta想要提升它的广告收入,有且只有两个方法,要不就是多展示一些广告,要不就是每一条广告多收一些钱。所以这两个数的乘积,就是Meta总的广告收入增长。本季度,公司的广告展示量增加了惊人的14%,而单价表现也增加了10%,这基本就解释了26%的增长。那接下来咱们分别做个分析。
单价
先来看单价这部分。本季度Meta广告单价提升了10%,止住了过去两个季度下跌的趋势,让市场松了一口气。
点击放大
而单价得以稳住的核心原因,就是跟AI有关。管理层提到,Meta内部多个AI广告模型在这季度都取得了显著提升。比如,Andromeda模型的优化,让Facebook平台的广告质量提升了14%;Lattice模型扩展至应用类广告后,整体转化率又提高了3%。这些技术进步,直接帮助广告主,以更低的获客成本拿到更好的投放效果。
另外,也是更重要的原因,是Meta重点推广的自动化广告系统,Advantage+,开始全面开花。管理层表示,采用Advantage+的广告主,获客成本平均下降了14%。而光这一个季度使用Advantage+的广告主数量,环比增长了20%,非常不错。
说实在的,这个季度能有10%的成绩是相当不错的。因为三季度美国经济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弱的,能有10%的表现已经很不容易了。而且,Meta的AI技术进步,在过去三个月完全是处于停滞状态,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利用AI去提高产品单价。
咱们分析过去,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。那26年的Meta还能维持这样的增长吗?
这首先还是要看AI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Meta在AI广告算法上的积累,还远没到天花板。像Advantage+已经推出两年多,但依旧保持强劲增长,说明市场渗透率还有空间。除了Advantage+以外,Meta还在陆续推出新的AI项目,比如Business AI、Andromeda、Lattice的后续版本,以及用于广告创意生成的Meta AI助手等,这些都可能在未来26年继续带来单价提升的动力。这些还没有考虑到,要是Meta的AI技术有进一步突破,将会带动出更好的效果。
另一个核心的逻辑是宏观环境。说实在的,25年整体的宏观环境并不太好,但展望未来,情况大概率会有所反弹。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,大美丽减税的开始,以及AI带动的企业盈利还在,美国经济相信在26年的某个时间点,就触底反弹。这个问题要讨论的地方太多,咱们这里点到为止。
在这些因素下,我认为单价在26年大概率还会有好的提升。根据彭博,现在市场预期,Meta的单价在26年有8.3%的增长,这比24年的10%,和25年的9.66%都要低不少。但要知道过去两个季度,这么差的经济和AI进展,Meta都能有10%和9%的增长,所以我认为,市场大概率是低估了Meta的单价增长了。
广告展示量
说完了单价,我们接着说广告展示量。本季度,Meta的广告展示量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4%。这是近两年来最好的一次。那这么高的增长是怎么来的,是提高了广告密度吗?
点击放大
咱们可以把广告展示量拆成日活和单个用户广告展示量。而单个用户广告展示量,又等于单个用户使用时间,乘以广告密度。所以最后能看到这么一条公式:
广告展示量 = 日活 × 单个用户使用时间 × 广告密度
咱们一个一个来看。首先,日活这个数Meta是披露的,从图中可以看到,本季度增长到35.4亿,同比增长7.5%。和此前几个季度6%的增长相比,表现不错。
点击放大
而单个用户使用时间,管理层没有给出明确数据,但还是展示了一些成果。财报披露,Facebook用户平均使用时间增长了5%,作为对比,上季度也是5%;而Ins的视频观看量同比大涨30%,但没有披露总时间的增长。作为对比,上季度视频观看量增长20%,而总时间增长5%,所以我想,Ins的总时间增长应该也在5%左右。Threads则增长了10%。另外,此前的几次财报都有提到,AI在内容推荐上的提升,让用户更愿意留在App里使用,这次也有类似的评论。因此整体来看,我估计这个季度用户时长的增长应该是比较可观的,大概率在5%以上。
而在广告密度上,管理层也没有什么数据披露,但考虑到管理层已经连续几个季度没有怎么提升广告密度,且这一次会议上也没有提及相关信息,所以我偏向于认为,至少这个季度的单个用户广告展示量的提升,和密度关系不大。
整体来看,这个季度惊人的14%的广告量增加,来源分别在日活和用户时长,而不是提高广告密度。这点相当重要,因为广告密度的提升是很难持续的,但日活和使用时间的增加,反而证明了产品的体验非常好,大家愿意用它,这为后续广告展示量的持续提升带来了信心。
那这个逻辑在26年能持续下去吗?首先,日活的提升本身就非常稳定,已经很多个季度在5%-7%的增长了,没有太多好分析的。
而使用时长上,其实就是两个核心的动力,AI改进推荐内容和短视频。目前看来,这两个动力都还在,而且还有不少的空间。
而广告密度空间上看,空间要小很多了,但其实也有。首先,Meta最近在尝试新的变现渠道,比如WhatsApp商业广告、Threads信息流广告等。这些新渠道虽然体量小,但在26年可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。另外,咱们不排除在26年开始变激进,去提升广告密度。毕竟Meta已经一年没有提升广告密度了。其实从历史上看,在整体环境较好时,Meta会在广告密度上克制一些。但要是26年,如果股价有些困难,那么说不定会在广告密度上发发力。
整体来看,我相信广告密度还是有小幅的增长空间的。
这么一顿分析下来,26年Meta在广告展示量上很有可能是这个状态:日活5%-6%的增长,用户时长5%的增长,而广告密度上,我们保守估计,还能有1%-2%的提升,那么26年整个广告展示量,应该能在11%-13%,中位数12%。当然了,这背后会有不确定性,但这是我按照目前的情况做的一次大致推演。
现在,我们推算出26年广告展示量增长12%,单价增长10%,那么26年营收增长,很可能要超过22%。而市场现在普遍预期是18%,相信Meta能轻松击败它。在当下这个比较悲观的情绪下,我相信,只要这个业绩能兑现下去,就会是26年带动Meta股价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。
但要注意的是,这个业绩兑现的节奏,我们是猜不到的。如果业绩在上半年没有发力,等到下半年增长才起来,那么股价肯定反馈也会慢一些。从过往我们跟踪下来的经验看,Meta单个财报的不确定性非常高,这跟公司使用增长黑客这个玩法有关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只要Meta的增长势能只要还在,潜力还没有用完,这个增长是一定能兑现的。因此,我不会去预期Meta每一个季度的表现,但时间稍微拉长一点来看,Meta业绩的增长非常有确定性。
观点和展望
到这里,对于Meta这次财报的分析就已经聊得差不多了。总结一下,本次财报市场最担忧的问题,支出过多,风险已经来到高位,市场也消化得差不多,再加上Meta自己也没有财务上的风险,因此整体下行风险是可控的。而决定公司上行增长的收入上看,整个逻辑仍然非常坚挺,不仅这个季度很不错,而且26年的展望也仍然积极,至少比当下的悲观情绪要强不少。
那说了这么多,我们还是要回到那个最现实的问题,Meta未来股价会怎么样呢?
首先,短期来看,Meta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市场情绪。毕竟四季度的业绩可能比较弱,26年的资本开支指引,至少在财报前,不确定性依然存在。尤其是小扎这种一贯敢烧钱的风格,市场应该短期内很难乐观起来。所以未来这三个月,尤其是财报前,股价盘整的概率是比较大的。
可随着时间的推移,情况会变得越来越明朗。在整个26年,Meta的股价将会收到了两个主旋律影响,分别是费用不确定性下降,和收入保持增长。只要这两个主旋律没有出大问题,那么我相信,Meta在26年的股价就能持续地上涨。
而时间再拉长一些,就要看Meta这个砸重金的MSL是否能出一点成绩了。要是还像Llama 4这么拉垮,那么股价上行的空间大概率会被持续压缩。但反过来,如果Meta研制出一个还不错的AI模型,那么这些AI技术,很快就会落地到它的各种应用中去,这或许会对业绩带来一个非常不错的上行潜力。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无法预知到答案,但我个人还是有信心的。毕竟AI大模型的门槛没有那么高,Meta有钱,又有梦之队一样的团队,我认为还是要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。当然反过来,即便最糟糕的情况,MSL宣告失败,也不用过度紧张。对于Meta来说,就是这些钱打水漂了而已,只要广告业务仍然强劲, Meta核心的增长逻辑就还在。
而最后一点,是估值。根据彭博的数据,现在Meta的前瞻估值已经来到18倍了,这是除了22年的熊市以外,最低的水平。而18倍的估值,这放在一个仍然有20%收入增长的科技巨头,而且是典型的AI受益股之下,非常划算。
点击放大
因此整体来看,现在投资Meta的收益风险比,已经来到了相当高的位置。我不知道这波下跌还会持续多久,因为市场对于费用问题或许还要消化一阵。但我相信,这一轮下跌,正造就了一次难得可贵的抄底买入机会。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布局Meta,又认可我以上分析的话,那么完全可以趁这段时间慢慢买入。只要你能扛过短期的这轮波动,以一个一年的视角去看,Meta大概率能带给你不错的回报。而如果你现在就在持有Meta的股票,有一些浮亏,也不用太慌张。毕竟,Meta的核心叙事非常稳固,而且我相信未来也会非常稳固,股价重回高点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。
绝对跟踪-为你持续追踪META基本面变化
绝对跟踪-META
Meta Platforms, Inc.
$621.71
2.77 (+0.45%)
昨收
$618.94
最低价
$601.2
PE Ratio
25.81
今开
$616.48
最高价
$622.13
52周范围
$479.8-$796.25
财报解读
4 视频
更新于2025.11.07
业务调研
3 视频
热点解析
4 视频
异动分析
3
估值
1
问答
275
交易
12
META_AI
Llama
扎克伯格
为你推荐
22:05
META | 财报解读
2025Q3财报:22年元宇宙噩梦重演?今年最重要财报!大跌20%后,抄底还是跑路?
2025.11.07
1.1k
11
4
21:14
MSFT | 财报解读
一份极具前瞻性的财报后,微软未来几年股价还要再突破?美股最稳股票的秘密是什么?为什么说微软有最负责任的管理层?
2025.11.03
7.5k
49
5
38:49
TSLA | 核心概览
特斯拉估值上限,下限,以及合理估值;从估值中看懂特斯拉股价逻辑!
2025.11.02
5.8k
38
3
19:56
TSLA | 财报解读
2025Q3财报:特斯拉股价就此起飞?一次看似平淡无奇的财报背后,透露了什么关键信息?
2025.10.27
10.5k
79
5
19:00
每月宏观报告
美股进入“无就业增长”阶段?这样的上涨能撑多久?屡创新高的美股会是最后的狂欢吗?
2025.10.25
10.3k
74
8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