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类ETF,千万别碰!新手投资ETF的第一步!

2025.11.10

播放量 2.7k

video_lock

究竟该怎么判断一只ETF好不好?今天这期视频,我们就来系统地聊一聊这个问题,这里全都是干货,没有废话。相信看完之后,你在面对市面上成百上千只ETF时,就可以快速判断它们的优劣,做出自己的分析了。

no-comment

开通服务即可查看评论~

文字稿

很多刚开始投资美股的朋友,第一步接触到的往往就是ETF。ETF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投资工具,它能帮你分散风险、覆盖更广的市场,还有专业团队在背后管理。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,ETF可以说是入门门槛最低、效率最高、也最友好的投资选择之一。
不过,ETF的种类实在太多了。不同的ETF在结构、成本、运作逻辑上可能完全不一样。有时候,看上去名字很相似的两只ETF,背后投的东西却天差地别。而很多人评估ETF的方式都非常随意,有人只看过去的涨跌,有人甚至看名字好听就买。这种做法其实潜藏着不小的风险。特别是在现在,市场上ETF产品越来越多、质量参差不齐,一旦选到结构不稳、或者不适合自己的ETF,可能就会遇到一些麻烦。
那问题来了,究竟该怎么判断一只ETF好不好?今天这期视频,我们就来系统地聊一聊这个问题,这里全都是干货,没有废话。相信看完之后,你在面对市面上成百上千只ETF时,就可以快速判断它们的优劣,做出自己的分析了。


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

在开始之前,我想先明确一点。我们今天讲的内容,都是关于普通ETF的,也就是那些持有一篮子股票或者债券的ETF。像杠杆型ETF、反向ETF等结构比较复杂,或者比较特殊的ETF,我们今天都不会涉及。因为那些ETF的产品结构和一般的ETF差异巨大,我没有办法在一期视频里全都给覆盖上。这些产品,我会在之后的节目里单独讲。今天,我们就先专注在最常见、最主流的ETF上。
好了,言归正传。我们在判断一只ETF的好坏时,先要看什么?很多人会直接看过去的表现,这点确实重要。但在我看来,比这更重要的,是要看这只ETF是否值得信任,它的结构是否稳定,又能否长期运作下去。
而这第一步要做的,就是去看这只ETF的发行商。发行商的背景、规模和信誉,都会是判断一只ETF是否可靠的关键。
目前全球最大的ETF发行商主要有四家:BlackRock旗下的iShares,Vanguard,State Street旗下的SPDR,以及Invesco。这几家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都以万亿美元计算,加起来占据了ETF市场的八成以上。他们就类似于金融市场里的大银行,管理能力出众,风险控制也更成熟。另外,这些发行商也没有什么信誉上的问题,更不可能倒闭,因为它们属于那种太大而不能倒的机构了。
很多人可能不觉得发行商很重要,觉得只要能赚钱不就行了吗?为此,一些散户还喜欢专门挑一些偏门的发行商做的ETF。但其实,如果发行商规模太小、管理能力不足,轻则会导致ETF的表现太差,重则会在市场波动时出现流动性问题,乃至被迫下市。这样一来,投资人就要被动赎回这些ETF,麻烦不说,还有可能出现损失价差。
所以,如果你恰好看到有类似的ETF,那在有选择的情况下,优先找到这四家发行商的ETF,通常会是个更稳妥的选择。
不过,发行商再大,它旗下的ETF也是有区别的。要想找到市场接受度最广,最成熟的ETF,我通常还会看两个核心指标。
第一,是资产规模,Assets Under Management,简称AUM。它指的是ETF管理的总资产规模,也就是这只ETF的池子里到底有多少钱。AUM越大,代表有越多投资人持有这只ETF,它的稳定性和市场信任度也就越高。
想查一只ETF的AUM其实不难,到发行商的官网一看就能找到。比如,下图显示的是QQQ的官网页面,其中Market Value就是它的AUM。

点击放大
pic
那多少AUM才算安全呢?根据 Morningstar的统计,在美国已经关闭的704档ETF里,只有4%在下市时资产规模还超过1亿。换句话说,只要一只ETF的AUM大于1亿美元,它基本就属于比较安全、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产品了。
第二个指标时成交量,Trading Volume。成交量代表市场上的买卖活跃度,也就是看有没有人在交易。成交量高,不仅进出更容易,买卖价差也会更小,相当于降低了隐形成本。一般来说,如果一只ETF的日均成交量能达到几十万股以上,那流动性都算是比较好了。但如果低于30万,可能就要多留意一下。
总的来说,如果你看到一支ETF,它的发行商是比较成熟的,同时AUM大于1亿美元,日均成交量能达到几十万股以上,那它大概率就是一只已经比较成熟、市场接受度比较高的ETF了。


ETF的持仓和投资逻辑

不过,光是看市场接受度和成熟度,还不够判断出一支ETF的好坏。要想找到好的ETF,这背后更重要的,还是要看它怎么投资的。
很多人以为这很简单,觉得看到ETF的名字就能猜出来,比如看到“AI”、“半导体”、“高股息”,就觉得这是我要的投资。但其实,不少ETF名字看起来很接近,里面投的东西却完全不同,或者至少是和一些人的预期事不一样的。
举个例子。Invesco旗下的两只ETF,QQQ和PNQI,他们俩听起来都和科技、AI 有关。QQQ应该就不用说了,大家都很熟悉,它的成分股几乎都是美国大科技。而PNQI,全名叫Invesco Nasdaq Internet ETF,纳斯达克互联网ETF,这也是科技相关的公司。
表面上,这两个ETF非常类似,但如果打开它们的持股名单,会发现它们的底层逻辑截然不同。
QQQ追踪的是纳斯达克100指数,前几大持股包括英伟达、微软、苹果、特斯拉、博通等。而PNQI,则追踪Nasdaq CTA Internet指数。这个指数专门挑选从事互联网服务相关的公司,它的主力是谷歌、Meta、亚马逊、Shopify、Uber等。可以看到,它们更偏向平台经济和线上服务的公司。而有意思的是,这个ETF并没有芯片相关的公司,包括所有AI基础层的公司,但恰恰是它们,成为了过去一年多里股价表现最好的一类公司。也因此,PNQI过去这段时间的表现,其实远远跑输QQQ。

点击放大
pic

点击放大
pic

点击放大
pic
所以你看,名字里同样是科技属性满满,但底层的投资逻辑其实有很大的区别,这就导致最后的结果出现很大的差异。
那怎么办呢?首先,在选择ETF的时候,一定要看一看它的持股名单,看看这个ETF是否在持有你喜欢的股票。方法也很简单,你只要到ETF发行商的官网,看看前十的持仓就够了。一般情况下,前十大持仓通常就占了整个组合的50%到60%,就能看出一只ETF的投资方向了。
另外,如果你想确保你买的ETF的投资逻辑和你的需求吻合,那么最好还是去看一看这个ETF的Fact Sheet,然后看一看ETF的描述。比如PNQI这里,它就清晰地写出了这个ETF投资的目标和逻辑是什么。如果你对这个描述不是很放心,或者单纯就是看不懂的话,那么投资起来就要谨慎了。一般来说,ETF的Fact Sheet和描述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,稍微找一下就能看到。

点击放大
pic


成本

看懂了ETF的持仓和投资逻辑过后,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,就是成本了。虽然ETF整体的成本并不高,但由于很多人投资ETF都是很长期的,所以一点点的成本差距,最终也可能对收益带来巨大影响。
在所有成本当中,最核心的就是看总费用比率,Total Expense Ratio,简称TER。这个数字代表ETF每年向投资人收取的全部费用,包括管理费、托管费、交易成本等。
一般来说,ETF的费用都在0.1%到1%之间。以0.1%为例,它的意思是,你100美元的资产里,每年的支出在0.1美元。大家别看这个比例好像很低,时间拉长过后,高费率的ETF会蚕食你很多收益的。比如下面这个例子,我们假设VOO和ARKK每年的回报率都为8%,但VOO的费率只有0.03%,而ARKK是0.75%,那在三十年的投资周期里,最终的总回报差距就可以高达25%。而造成这个差距的,仅仅是每年0.72%的费率差。

点击放大
pic
不过,费率也不是越低就越好。有些ETF的策略本身比较复杂,成本自然会更高。所以说,费率也没有一个绝对标准,重点是它的费用是否合理,能不能和它的策略匹配。
一般来说,那些被动型的ETF,尤其是那些追踪指数、追踪大盘的ETF,它的维护成本是比较低的,TER应该低于0.3%。而主题型或主动策略ETF,由于管理起来更复杂,有时候还要有专门的基金经理去选股,一般情况下费率会更高一些。所以看到这类型的ETF,稍微高一点是可以接受的。但如果太高,比如高于0.6%,那就要考虑它是否配得上这样的收费。


被动ETF

到现在,我们已经掌握了评估一个ETF的几个比较通用的原则,也是比较核心的部分。但ETF的世界很丰富,不同类型的产品,运作逻辑完全不同,我们评估的重点也要有些变化。那么接下来,我会按照被动型ETF和主动性ETF来做区分,看看应该分别关注些什么?
先说被动型 ETF。这些ETF不会主动挑选个股,只是追踪某个特定指数,比如标普500,纳斯达克100等。ETF会按照指数权重去配置,力求让它的表现尽量贴近指数的表现。而这,就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要观察,叫做追踪误差,Tracking Error。它反映的是ETF的实际报酬和所追踪指数之间的偏差程度。理论上,被动ETF应该和指数几乎同步,但在现实中,因为交易时点、再平衡时间差、现金分红延迟或交易成本不同,都会出现些微的误差。
要注意的是,这里的误差往往是比指数表现更低的,而不会是更高,所以某种程度上,你可以把它当成是持有被动ETF的成本。也因此,我们希望看到这个追踪误差越小越好。这不仅意味着你的收益更高,也能代表ETF越有效率,能忠实反映指数表现。
一般来说,像Vanguard、iShares这些大型发行商旗下的主流ETF,追踪误差通常能维持在0.1%到0.3%之间。比如,QQQ过去10年的年化报酬是20.33%,而它追踪的指数是 20.57%,两者差距只有0.24%,可以说贴得非常精准。

点击放大
pic
这个追踪误差要怎么查呢?一般来说,你需要到ETF的官网里,在“Performance”或“Fund Overview”中,就能看到类似的比较数据。和上面QQQ一样,它通常会以“ETF Market Price vs. Underlying Index”的形式呈现。一般来说,如果追踪误差低于 0.5%,就属于理想范围。但若误差超过 1%,就要多加留意了。


主动ETF

说完被动ETF,我们再来看看主动ETF。和被动ETF单纯追踪指数不同,主动ETF更多由基金经理主动挑选标的、灵活调整仓位,目标是跑赢市场。由于主动ETF更为灵活,当市场出现新趋势或结构变化时,经理人可以及时调整投资方向,并抓住短期机会。而被动ETF就只能一根筋地跟着那个指数走。
不过,主动ETF的问题也很多,由于管理人介入较多,费用率通常较高。而且从历史数据上看,大部分主动基金在长期表现上,其实很难稳定地跑赢大盘。这就导致,很多主动ETF不仅费用给了更多,表现似乎还更差了。
当然了,我们也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所有的主动ETF,毕竟市面上还是有很多非常优质的主动ETF的。而这里的问题就是,我们怎么才能知道,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主动ETF呢?
其实,最简单最实际的,就是看它过去的股价表现。虽然我们经常说,过去的表现不代表未来,但这更多是针对公司来说的。而对主动ETF来说,背后其实就是一个个基金经理。而这个基金经理的能力,加上一点运气,就会决定了这只ETF的表现。所以,要是想看清楚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,那么直接去看ETF过去的表现,仍然是最直观、也最有参考价值的依据。
除此之外,还要看你个人是否认同这个基金经理的选股理念。因为主动型ETF,就是把你的资金交给他去做判断,如果你自己都不认同他的理念,或者说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理念是什么样的,那么即使短期表现再亮眼,也不是一个适合你的ETF。但反过来,如果你对这个基金经理抱有足够的信任,那么一小部分的费用,也是非常值得的。
这里最好的一个例子,就是巴菲特的BRK。其实BRK并不能算是一个ETF,不过它的逻辑和主动ETF是很类似的,而巴菲特就是BRK这个“ETF”的基金经理。很多人选择投资BRK,就是看中了巴菲特在过去60年里极为优异的历史成绩,以及对巴菲特的投资能力和价值投资理念有无比的信任。这就是典型的,因为我信任这个人,信任这个投资理念,所以选择投资的这个主动ETF。
总的来说,当你在评估一只主动型ETF时,你要看这么几个问题。这个ETF它过去的表现怎么样?你是否认同这位基金经理的选股逻辑?是否会信任这个基金经理,相信他未来做出的判断?这或许需要你多多少少去看一看,这个基金经理的背景、过去的业绩、乃至一些他个人的采访、文章等等。如果答案都是积极的,那这个主动ETF对于你来说,便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
总结

到这里,关于如何分析一只ETF的好坏,我们就差不多讲完了。最后,我来给大家做一个总结。
要想判断一只ETF的好坏,我们首先要看发行商的实力。大型机构管理经验丰富、信誉高、风险低,是投资ETF时的重要参考。其次,要关注ETF的资产规模和流动性,一般来说,资产规模至少要超过1亿美元,日均成交量最好在几十万股以上,才能确保交易顺畅、风险可控。
第二,要看ETF的持仓结构。名字类似的ETF,底层资产可能完全不同,我们有必要看一看它前十的holding,以及看看这个ETF的Fund Description,来判断这个ETF的投资标的和理念,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。
第三,要看成本。虽然ETF的费率普遍较低,但长期持有下,哪怕0.1%的不同,也能带来显著收益差异。追踪大盘的ETF费率通常低于0.3%,而主题型或主动ETF则会更高,不过这是合理的,主要还是要判断其费率是否与策略匹配。
最后,要根据ETF类型调整评估重点。被动ETF要关注追踪误差,主动ETF则要看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与投资理念是否可信。
相信有了这些方法论之后,你就能在短时间内判断出一只ETF的好坏,并指导它是否是适合你的ETF了。

为你推荐

22:38

TEM | 财报解读

财报后大跌20%!TEM投资逻辑变了吗?抄底机会还是止损离场?

2025.11.13

3.3k

35

4

26:46

TSLA | 核心概览

特斯拉5+2基本面分析,彻底看懂特斯拉投资!- 2025年11月

2025.11.13

1.7k

16

27:01

META | 核心概览

Meta 5+2基本面分析,彻底看懂META投资! - 2025年11月

2025.11.13

1.6k

16

17:53

META | 核心概览

META估值上限,下限,以及合理估值;从估值中看懂META股价逻辑!- 2025年11月

2025.11.13

1.2k

13

19:27

PLTR | 财报解读

再好的财报也涨不动?PLTR上行空间还能有多少?PLTR财报后,投资模式要做出改变了!

2025.11.10

5.2k

60

3

META | 财报解读

2025Q3财报:22年元宇宙噩梦重演?今年最重要财报!大跌20%后,抄底还是跑路?

2025.11.07

推荐理由

9.9k

53

11

个股机会

稳定币最强受益股?爆发行业里最具争议的龙头股?大涨10倍后的Coinbase,是否还有机会?

2025.10.20

11.1k

68

9

每月宏观报告

美股进入“无就业增长”阶段?这样的上涨能撑多久?屡创新高的美股会是最后的狂欢吗?

2025.10.25

11.6k

78

8

您已浏览完全部帖子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