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人工智能降本增效进展如何?人工智能应用拐点何时到来?对于宏观市场有何影响?

2024.05.06

播放量 16.7k

video_lock

最近,包括大摩,高盛,桥水,巴克莱在内的几家大投行,都更新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报告。他们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非常完整的、人工智能发展的图景。我自己看完也是深受启发。这几份报告加起来大几百页,美投君这里就根据我的理解,给大家解读一下其中的精华。其中大摩的这两份研报,我认为最为精彩,也是我参考最多的报告. #生成式AI #GenAI #AI #人工智能 #降本增效

no-comment

开通服务即可查看评论~

文字稿

在我们最新的话题投票板块中,在所有话题里面,人工智能降本增效方面的最新进展,是咱们会员最多人关注的。既然大家感兴趣,那美投君也责无旁贷,咱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个话题。正好,最近,包括大摩,高盛,桥水,巴克莱在内的几家大投行,都更新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报告。他们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非常完整的、人工智能发展的图景。我自己看完也是深受启发。这几份报告加起来大几百页,美投君这里就根据我的理解,给大家解读一下其中的精华。其中大摩的这两份研报,我认为最为精彩,也是我参考最多的报告,题目我放到视频内了,大家也可以找来自行阅读。
接下来,我会给各位看官解读这么几个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关键问题。生成式人工智能究竟能给企业,带来了哪些实际的促进呢?这些促进,又何时能够爆发?何时又会触顶呢?生成式人工智能一旦爆发,哪些行业最受利好?人工智能又会给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,带来怎样的变化呢?相信看完本期Pro视频,一定能让你对人工智能的投资,更加安心。
这一上来啊,美投君想先给大家看张图。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自ChatGPT发布以来,那些深度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,中度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,和轻度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,在股价上的平均表现。可以看到,三者在前段时间的表现几乎雷同,但最近半年开始拉大差距,深度和中度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,大幅跑赢了轻度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,两者的差距达到了15%。这说明近半年市场才开始真正跑出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,而利用了人工智能的公司,也开始显著受益。
那么这样的受益是否只是股价上的炒作呢?下面这两张图或许能给出答案。第一张是过去3年以来,单个雇员平均带来的营收数据。第二张图展示的是,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数据。可以看到,两个有关运营效率的数据,都是在近半年开始出现了陡增,这和股价的上涨不谋而合。
这两则数据告诉我们,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投资并非是单纯的炒作,而是有实际的业绩支撑的。换个角度来说,咱们要想在人工智能的投资上获得好的回报,就必须要先了解人工智能在企业运营上的实际作用才行。所以接下来,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,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?
投行大摩总结了过去几个季度,公司财报会议上的所有信息。他们发现,现在的企业绝大部分还没有到,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新产品的阶段,也没什么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去寻求新的营收增长。更多的公司是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,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,也就是我们说的降本增效。这其中,最常被提及的场景就是写代码,客服,以及工作资源管理这几项。
而在分析了过去12个月的财报后,大摩发现,那些努力应用人工智能降本增效的公司,和那些在人工智能上没有太多进展的公司相比,管理层给出的效率提升上的差距,大约在10%到20%之间。换句话说,现阶段人工智能给公司带来的降本增效的效果,平均就在10%-20%之间。
目前来看,这种降本增效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可能只是刚刚开始。下面这张数据图,是大摩对于企业管理层的一项调查。数据显示,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对于运营产生影响,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管理层的比例,从去年一季度的9%和2%,跃升到了四季度的23%和7%。这说明,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刚刚开始出现提升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看到,认为人工智能完全没有作用的管理层比例,虽然是从一季度的55%,下降到了32%,但这个比例仍然不低。说明人工智能在企业降本增效上,仅仅是刚刚开始,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。而在具体的项目部署时间上,管理层给出的时间,主要都集中在2024年下半年,占总数的27%。
根据这些数据,我们可以看到,在过去这一年时间里,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接受程度,每个季度都在增加。但即便如此,现在大部分还是在投入阶段。大摩估计,这些投入会持续在企业业绩中看到效果。而最关键的利润率,将会在2025年集中发生结构性的改变。
那具体能够带来多大的增长呢?大摩估计,在base case下,利润率能有3%的净增长。但他们强调这个数据大概率是低估的,如果发展顺利,最多会带来5%的增长。我自己根据FactSet的数据简单换算了一下,现在市场预期标普500,2025年的每股盈利是276.7美元,每股营收是2026美元,这意味着利润率大概在14%左右。如果人工智能能让利润率增加5%,那么到了2025年,每股盈利将能够超过340美元。如果按照美股平均估值,19倍来算的话,那么2025年标普能够达到6500点的位置,距离今天的大盘,还有30%的增长空间。
当然,这种估算比较粗糙,因它是假设了市场还没有预期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盈利增长。实际肯定不会有这么高,但大致的效果,咱们可以先作为参考。
接下来,我们来分析第二个问题,人工智能的降本增效会不会很快达到瓶颈,甚至已经到达瓶颈了呢?要想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得先看看近些年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究竟如何了?
下图是网络上可供下载的人工智能模型数量。可以看到,在过去4年中,人工智能模型数量几乎是呈现指数型的增长。在2022年还只有4万个模型,到了2023年已经增长到20万,而2024年才仅仅过去4个月,模型的数量就已经到达了50万。
下面这张图会更直观一些。这是大摩根据人工智能社区网站,Hugging Face总结的模型数量,以及数据集数量的增长。可以看到,增长也呈现明显的指数型,而且从去年3月开始,两个数据都出现了陡增,最近仍在加速。
从这些数据中,咱们不难看出,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维持高增长,快一年多的时间了。那么未来这种增速还能够保持吗?会不会人工智能的上升速度即将放缓呢?他未来的上升空间还有多少呢?
大摩认为,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,其实只是刚刚开始而已。下面这张图很有意思,它是大摩预计的、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生产力提升的3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,被称之为是,通用语言人工智能工具阶段,即现在的ChatGPT这种大语言通用模型。它的作用主要是任务增强,例如一些基本的写作功能,最多就是帮忙写代码这样的功能。
第二阶段,是访问公司特定数据的定制化模型阶段,主要是用来回答一些公司内部专有的问题,或者和行业高度相关的问题。这其实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,小语言模型阶段。还不了解的看官,可以回看,年初我做过的2024 年人工智能布局视频。
第三阶段,则是能够成为代理和助手的定制化模型。这种模型相当于是,根据每一个的职业和个人风格,来配上一个私人助理。到这一步,就意味着有大量的流程自动化可以实现了,甚至人工智能,都能够替代一些职位去执行工作。
而根据大摩的估计,现在我们还只是处于第一阶段,最多就是第二阶段的开始。这就意味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还有巨大的潜力没有发挥,增长空间还有很高。而要想等到第三阶段,也就是完全代理模型,目前来看,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,因为技术还需要时间突破,现在讨论还为时尚早。
不过,相比于第三阶段,第二阶段就要现实很多,也会快很多。这是因为,第二阶段在技术上已经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。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安全,隐私,以及道德方面的问题。而这些问题也都是相对好解决的。一旦这些因素取得进展,第二轮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生产力爆发就会出现。目前来看,大摩预计最可能的时间正是2025年,和前面提到的利润率的质变不谋而合。所以说,2025年,或许是个非常值得投资者关注的人工智能大年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可能是线性的,过程中有加速,也必然会有一些阻碍。而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中,人工智能对他们的促进效果也会有所不同。那么接下来,我们就来关注一个,对于投资更具指导意义的话题,到底有哪些行业,会在未来最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呢?
下面这张图或许能够给我们答案。这是大摩根据不同参数总结的、各个板块受益于人工智能的情况,这几个关键的参数分别为,人工智能使用率,生产力提升,和利润率提升。最终,综合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软件和服务,客服,医疗,金融服务。接下来,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,这几个行业会如何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受益。
先说软件和服务,这也是最能从生成式人工智能中获益的领域。这部分之所以最为受益,说白了就一点,就是在写代码的效率上。写代码这个场景,可以说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场景,没有之一。因为写代码这个场景发生在线性的文本界面上,也就是需要一行一行的打字。而这个过程中,很容易就能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来预测。另外,大多数的代码知识,也都能够从网络上获取,这也让人工智能学习变得更加简单。最后,是代码本身就是一种比较严谨的语言,即便出错了,可以快速测试和修改。在所有这些原因下,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,变成了一种非常适合提高写代码效率的工具。
根据GitHub Co-pilot的数据显示,他们看到程序员在使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后的生产力,提高了55%左右,这是目前最权威的生产力提升数据。而类似的,亚马逊,PayPal和Airbnb都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上,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他们降本增效的提升,给出的数据分别是57%,30%,和30%。可以看到,生成式人工智能,对于写代码这一领域的提升,大概就在30%到60%之间,这和前面说的,所有行业平均10%到20%的提升相比,明显是更高的。
另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程序员常用的网站流量。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,在ChatGPT出现之前,两大程序员社区,GitHub和Stack Overflow的流量一直都是很类似的。但自从GitHub率先提出了人工智能之后,两家网站的流量就开始出现了分化。到现在为止,这个差距已经来到了64%。要知道,Stack Overflow是一个程序员用来答疑的网站,而这个分化就说明了,现在程序员去和真人交流请教的时间降低了。而在另一边,大家用人工智能写代码的时间则增加了不少。
很显然,在写代码这一块,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效果显著。而对于企业的业绩来说也是如此。毕竟程序员的人工都很贵,是美国平均工资的3倍。而研发的支出,又占到了软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大头,大概占总收入的25%。因此,这些互联网和软件公司,可以说是最好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受益的公司,也很可能是率先一批看到降本增效效果的公司。
那么,什么样的互联网和软件公司会最受益呢?下面这张图总结了,研发占比最高的互联网和软件公司。可以看到,Unity,TEAM,Data Dog,Confluent,和Roblox是目前研发占比最高的几家公司。往后的排名大家可以自己暂停查看。这些研发占比高的公司,理论上讲,就更容易看到人工智能降本增效的效果。
而从总体量上看,亚马逊,谷歌,Meta,和微软则占了绝大部分的技术研发支出。大摩在他们的研报中就明确提到,他们看好这四家公司的发展。一方面是因为人工智能的降本增效,在这些公司身上效果最好。另一方面,大摩还看好他们在开发基础模型上的技术能力。这意味着,未来这些大科技,有机会走在人工智能降本增效的最前沿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介绍另外两个领域,客服和金融服务。之所以放到一起讲,一方面是客服没有单独的投资机会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,客服本身也是金融服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你想想,你平时打电话最多的情况是什么?大概率是银行,信用卡,保险公司,券商这些地方。
大摩的研究发现,生成式人工智能让客服工作效率平均提升了14%。下面这张图展示了客服每小时能处理的案例数量,以及处理每个案例的时间。其中紫色的部分就是有了人工智能后的表现。可以看到,这两个数据都在人工智能应用后,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。
而在一些文件处理相关的银行中后台工作上,人工智能能够带来的效率提升会更高,能够达到25%到50%。对于金融公司来说,像是各种法律文件,监管合规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,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这一部分能够带来极大的提升。
另外,和软件公司一样,金融公司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,以及新产品的研发。在这一部分,生成式人工智能,也能够带来约30%的生产力提升。
总的来说,对于金融业来说,无论是客服,还是中后台的文件处理,亦或是产品研发,生成式人工智能都能够带来显著的提升。这其实也是生成式人工智能,对于整个服务业促进效果的缩影。越是知识密度高,文书工作重的行业,人工智能的降本增效效果就越强。而很显然,金融公司就是这里典型的代表。
最后一个领域是医疗行业。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医疗行业的促进,我们之前也讲过不少次。像前不久,美投君就刚刚做了一期关于生物医疗行业的视频。感兴趣的看官可以回看。在大摩的研报中,他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数据和启发。
大摩表示,医疗行业最大的受益之处在于数据的处理。在医疗行业中,由于受限于人工,有80%的数据都没有被利用起来。而有了人工智能之后,这些未被利用的数据也能够被整合和处理。这很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另外,医疗和金融服务类似,也有大量的文书处理需求。对于很多医疗人员来说,他们平均每天会花费近一半的时间,去做一些文书相关的工作。而大摩估计,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给整个行业,带来250亿到400亿美元的成本优化。联合健康此前在财报中就提到过,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给医疗行业带来320亿美元的成本节省,并能在病人和医生的见面时间上,减少30%。这便是典型的降本增效的应用场景。
总的来说,如果你想要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资机会,那么科技,金融和医疗,首当其冲将会是最需要关注的领域。而每个领域内,大摩也给了我们一些可以关注的方向,大家可以参考。
接下来,我们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,会给整个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呢?这个问题很关键,因为他可能直接影响到美国经济,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走向。对此,大摩也给了一些非常值得参考的观点,美投君就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。
首先,是人工智能对于生产力的提升速度,可能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快。他的传播速度也很可能会超过历史上任何其他的技术发展。这是因为,人工智能技术的边际成本并不高,让人工智能提升最关键的不是砸钱和砸人,而是数据和时间。也就是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,持续的训练就会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加强大。所以说,和以往的技术相比,人工智能更容易获得快速发展。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人工智能应用百花齐放的现象。
对于很多人担心的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失业潮,大摩表示并不用担心。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在短期内可能会对于劳动力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,但大摩认为这更多是一种干扰。因为即便人工智能被应用起来,美国还是需要大规模的劳动力再培训,而且人工智能也会带来更多新的工作机会,这都能让劳动力在短期内保持稳定。这个观点,我在桥水的研报中也有看到。所以说,人工智能造成失业潮这个假设,目前并未被华尔街主流观点认同。
在通胀和美联储利率上,大摩也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。他们认为,随着生产力的提升,服务供给的增长,人工智能会在短期内给通胀的下降带来不少的贡献。数据显示,在1995年到2005年,互联网革命最高潮的这十年中,生产力的提升让通胀平均每年降低了1.2%。而大摩认为,类似的事情,也很有可能发生在本次人工智能的革命中。而一旦人工智能确实给控制通胀带来了效果,那么美联储就更有可能会降息。
对于美股来说,这在短期之内必然是一件好事,但问题是,这种变化大概率只是暂时的。从长期来看,由于生产力出现了结构性的提升,反而可能导致经济处于过热状态,使得长期的中性利率出现上升。也就是说,理论上讲,如果美联储意识到了这一点,未来我们很可能就回不到过去十年那种低利率时代了。不过,大摩也认为,美联储最终将会低估生产力提升对于经济的影响。换句话说就是,美联储可能会降息太多,导致经济过热的出现。
大摩的这个观点,和此前我们分享过的高盛的观点不谋而合。高盛认为,在本次人工智能革命中,美联储不可避免地会犯错,因为技术革命往往会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,以及经济的异常繁荣。这种情况下,美联储理应该加息抑制经济过热。但由于生产力的提升所带来的经济增长,往往是没有通胀的,这就会导致美联储抑制经济的动作变得迟缓。最终你会看到,经济明明已经在繁荣期了,可是美联储依然维持着较低的利率,并最终产生泡沫。
对于大摩和高盛的这个观点,我个人也比较认同,在之前的几次对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讲历史的视频中,我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看法。我认为,短期内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,确实会降低通胀压力,并且让美联储开始降息。但最终,美联储确实很难避免再次犯错。这里不仅仅是对于新技术的误判,也有很多是历史的必然。所以我认为本轮人工智能革命,也最终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泡沫。这里美投君建议各位看官,去看看我在主频道中发布的一系列,对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讲历史的视频,或许能有一些新的启发。
另一点,我认为也非常需要咱们投资者的注意,那就是长期中性利率的变化。现在很多投资者还是理所当然的认为,我们最终会降息回到以前的低利率时代,但是从现在的长期宏观面上看,这点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。这也会给我们未来的长期投资,带来结构性的变化。这里美投君建议各位看官看看之前的一期Pro视频,‘后现代周期,如何布局未来10年的投资’。这期视频就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关于长期美股的结构性变化,以及我们投资者的应对方式。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,这些内容应该很有帮助。
到这里,关于人工智能降本增效的研报解读就介绍的差不多了。最后我想给各位看官看一个很有意思的图,他可能和投资关系不大,却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这张图告诉我们,我们未来所需的生存技能,可能会发生一个结构性的改变。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,劳动力市场对于那些硬技能的需求正在减少,而对于软技能的需求正在增加。
从数据上看,从2016年到2023年,劳动力市场对STEM技能的需求出现了大幅下降,从原来排名最高的42%,一口气掉到了现在排名最低的28%。STEM是科学(Science)、技术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,和数学(Mathematics),四门学科的简称,也是我们常说的硬技能。显然,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很多原本需要STEM知识的任务,现在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来执行了。
类似的基础计算机和软件技能也有显著的降低,从2016年的40%,已经下降到了2023年的31%,这毫无疑问也是人工智能导致的。原因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,人工智能对于写代码任务的促进。未来很多写代码的任务,很可能就会像是现在我们普通人用excel一样简单。这也难怪不久前,英伟达的CEO黄仁勋曾说过,他不建议现在的孩子去学计算机。
但另一方面,增长最大的几项技能,分别是时间管理能力,团队合作能力,道德和正义感,外语能力。这些都是典型的软技能,而很显然,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暂时还无法替代的能力。可以预见,这些能力会在未来变得越来越稀缺,越来越重要。
总而言之,我们能看出这样一个清晰的趋势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,对于传统硬技能的需求会不断减少,而对于像沟通,适应性,和创新性的软技能的需求则会不断增加。这或许会对于视频前的各位,或是各位的孩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#生成式AI #GenAI #AI #人工智能 #降本增效

为你推荐

22:49

个股机会

稳定币最强受益股?爆发行业里最具争议的龙头股?大涨10倍后的Coinbase,是否还有机会?

2025.10.20

4.4k

48

6

18:29

冷门投资知识

为什么你的AI没法做投资分析?专业AI工程师,教你最实用AI分析技巧!

2025.10.13

10.5k

141

38

20:08

高手思维

关于创业,关于赚钱,关于个人成长的故事

2025.10.11

5.4k

81

16

20:42

TEM | 财报解读

TEM历史转折性时刻到了!绝对跟踪新股票TEM,Q2财报揭示了哪些颠覆性改变?

2025.10.08

11.1k

57

9

17:51

MSFT | 财报解读

财报大涨10%!微软最强财报揭示了怎样的战略变化?AI能否给老微软带来新的爆发潜力?

2025.10.08

6.5k

17

TSLA | 财报解读

财报后,TSLA股价真正规律出现!把握1条规律,下半年轻松赚钱!

2025.07.26

推荐理由

12.1k

47

5

高手思维

投资大师在危机中有哪些神操作?大危机中,学会这套思维能赚大钱!

2025.04.12

推荐理由

8.3k

60

6

个股机会

稳定币最强受益股?爆发行业里最具争议的龙头股?大涨10倍后的Coinbase,是否还有机会?

2025.10.20

4.4k

48

6

每月宏观报告

美股为何怎么都跌不下来?诡异循环正带动美股盲目上涨?市场还能撑多久?

2025.09.23

6.6k

22

5

您已浏览完全部帖子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