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涨真正的原因?;日本成最大黑天鹅?;谷歌即将统治AI?CDS飙升机构恐慌?
2025.11.24
播放量 1.6k
大涨真正的原因?日本成最大黑天鹅?谷歌即将统治AI?CDS飙升机构恐慌?
文字稿
【打脸、推迟、衰退?】
被打脸的可能不止是我,还有大小摩!
今天旧金山主席戴利表示,美国劳动力市场目前已经非常脆弱,它面临的风险是非线性变化的,而通胀大幅反弹的风险较低,因为关税推动的成本上涨比预期更温和。
什么叫非线性的风险?戴利其实想说,劳动力市场可能会逐步降温、逐步疲软,就像前几个月一样。但是那只是针对于就业人数而言,对于失业人数或者是失业率,它可能面对的是突然溃堤,这就像近期企业的大幅裁员,以及私营报告的结果那样。
戴利指出,尽管经济已在招聘少、裁员少的双降温平衡状态下维持了一段时间,但这种平衡正变得愈发脆弱。她表示,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,再加上一些额外的裁员,或者企业说我的产出增长不如预期,我们将削减就业,那么她认为劳动力市场将非常脆弱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戴利目前还不具备投票权,不是票委,并且明年也不会轮换上去获得投票权。但重要的是,她通常都是紧跟鲍威尔的方向,算是一个市场判断鲍威尔政策的风向标。就像美联储传声筒Nick所说的,戴利很少在公开场合偏离鲍威尔的立场,因此她的观点尤为值得关注。现在她开始偏鸽了,市场会认为这也代表了鲍威尔的意思,再加上上周五的威廉姆斯,降息的风头一下子压过了鹰派。就在截稿时,CME工具显示12月降息的概率超过了84%!而短短几天前,它才40%!
那么如此一来降息大门就彻底打开了吗?可能路途并不会这么顺利。就在同一时间,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宣告取消了三季度GDP数据,再加上取消的10月就业,以及来不及的11月就业数据,美联储仍然面对的是盲飞状态,没有太多官方数据参考。
不过,事在人为。瑞银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美联储完全可以推迟一周会议,在拿到11月这份重磅就业数据后再做决策。这样一来,数据有了,不管决策是什么方向,决策本身的质量至少得到了保证。
但是这一看似简单的想法,为什么在一开始就没人提出来呢?这是因为美联储几乎没有推迟过会议。在历史上只有两次。一次是在1971年5月,时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曾因越南战争抗议活动,将5月会议推迟一周。另一次在1974年1月,美联储为了配合国际会议日程推迟过一周。
因此虽然历史鲜有案例,但至少是发生过,美联储完全有理由借鉴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《联邦储备法》对会议时间表并无明确规定,它仅要求会议应在华盛顿特区举行,由主席或者三明委员要求下召集,同时每年至少举行四次。而且还有一点,12月9日的会议本来就是2003年以来最早的一次,现在就算推迟一周也仍然处于历史上的常规时间范围内。也就是说,推迟会议不会造成流程上的冲突或违反法律规定。
Jason认为,从决策质量的角度来看,我非常赞同推迟会议。可是过去两次推迟都源于外部不可抗力因素,而非主动等待经济数据,所以我不认为真的会推迟。再说了,其实美联储在有些时候,经常可以提前市场一步看到一些经济数据的。鲍威尔曾经在一次公开采访中就承认,说必要的时候,美联储是有权力提前看到一些经济数据的。所以说不定,这次美联储也能在会议前就知道这些数据,完全没有必要推迟。
今天倒是戴利的表态更值得深挖。她对就业市场的担忧,尤其是对失业率上升的警惕,可能才是真正的危险。
要明白这个问题,还是要厘清美联储为什么降息。如果是为了应对衰退而降息救火,那市场大概率会在恐慌中艰难寻找底部。但如果是在经济软着陆的背景下微调降息,那市场的反馈往往会更加积极。因此,这两种市场反应是截然不同的。现在的问题就是,到底就业市场能否维持不衰退的叙事。对此,我们现在也得像美联储官员一样看数据说话。
【流动性危机】
当全球央行今年疯狂降息316次后,这场流动性盛宴真的要散场了吗?
美联储12月到底降不降息,现在市场谁也不知道。但在大家还猜测的时候,老朋友美银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特奈特,却抛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判断:他认为美联储很快就会被迫投降,重新开启降息周期。
这句话的重点不是降息,而是被迫!没错,就算世界货币大王美联储也会无奈被迫投降。哈特奈特认为,由于过去两年全球央行的316次降息大放水,让加密货币、信贷、美元、私募股权这些风险资产,处在了一个流动性峰值区域,那么一旦突然收紧政策,这些资产将会瞬间承受恐怖的压力。
哈特奈特认为,当下的风险资产,尤其是对流动性和利率非常敏感的加密货币、银行股在持续下跌。这个持续下跌的信号就是在告诉美联储和市场,钱变太紧了!哈特奈特认为,当前比特币和银行股疲软释放出的信号,跟2018年12月那次如出一辙。而那一次,流动性敏感板块的持续下跌,最终逼得美联储转向宽松。
当然,危机前兆不仅仅在美国内部,美国的盟友日本也是迫使美联储转向的因素之一。就在最近,日本30年期国债两周内暴跌5%,全年累计跌了12%,创下1970年代以来最差表现。日元兑美元汇率逼近160大关,刷新了40年低点。这些问题都来自新首相高市早苗推出的,规模达GDP 3%的超大规模财政刺激,迫使日债收益率暴涨,拉高了美日套利Carry Trade的资金成本。
这里补充解释一下美日Carry Trade对美股的影响。由于日本长期处于超低利率环境,因此投资者会通过在日本低利率、低成本的环境下借入日元,再兑换为美元投资美股,到期后再归还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本息。可以简单理解为空手套白狼。所以一旦这个路径发生了变化,比如日本加息、日债收益率走高、日元波动率上升等因素,就会缩小套利空间,迫使投资者停止或者减少Carry Trade交易,换言之,这最终会减少美股流动性。
当然,现在看来美股可能不是唯一受到冲击的倒霉蛋,包括全球的信用债、加密货币都可能受到日元回流导致的重创。
基于上述宏观局面,哈特奈特预判,美联储最终会重演政策投降,被迫开启降息周期。到那时,三类资产最值得关注:
其一是长期零息债券,它们将直接受益于利率下行带来的估值上升。
其二是比特币,它作为对流动性嗅觉最灵敏的资产,历来在救市信号完全落地前就已经开始飙升。
其三中盘股也不容忽视。这类企业对融资成本极其敏感,估值目前处于15倍低位,一旦降息兑现,它们将展现出显著的估值弹性和补涨空间。
Jason认为,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在于:你相信美联储会硬刚通胀,还是会开闸救市?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历史,无论是欧债危机、硅谷银行事件还是新冠疫情,美联储救市的可能性都明显高于死磕通胀。而且我认为,扩表注入流动性甚至比降息的意义更加重大,尤其是对比特币这类极度依赖流动性的资产而言。而这可能是美联储接下来就要采取的行动。
不过,各位也需要冷静思考,在这一通操作之后,市场会留下什么?尤其还是基于通胀尚未回落的背景?
我们不妨回忆一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,它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。当时因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和俄罗斯金融危机,美联储快速降息给了市场巨大的信心和乐观情绪,这让本就身处险境的互联网概念股,左脚踩右脚接着奏乐接着舞。
但好景不长,又因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,美联储迅速收紧了政策,就是这一逆转!瞬间刺破了互联网泡沫,让美股用了数十年时间才完全修复。
作为投资者,我们无法精准判断真正意义上的拐点。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市场趋势不明时等待时机的耐心,在市场高歌猛进时避免贪婪的谨慎,如是而已。
【明博暗谷?】
最近华尔街突然意识到:在英伟达GPU的光环之外,还有一个被严重低估的AI芯片玩家正在悄然崛起。这家公司今年已经涨了60%,并且多位顶级分析师还认为,它的涨幅可能才刚刚开始。它就是博通。为什么一夜之间博通突然成了华尔街的新宠?它和谷歌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?
彭博社报道,博通今天的暴涨创下了自4月9日以来的最佳单日表现,它成为标普500科技板块中表现最好的股票。与此同时,谷歌也上涨超过了5%,过去一个月更是飙升了21%,远超其他巨头。这两家公司同步飙升绝非巧合,它们之间有着一条隐秘却至关重要的纽带,那就是ASIC定制芯片。
ASIC是专用集成电路的缩写,相比英伟达通用GPU而言,这种芯片是为特定任务量身定制的。博通正是谷歌张量计算单元TPU的幕后功臣,它负责设计和制造这些谷歌自家的AI处理器。
而TPU是谷歌AI的核心,它被视为英伟达GPU的直接竞争对手。更关键的是,博通谷歌不是新合作,他俩从2016年就开始联手了,如今已经进入第七代产品。
那问题就来了,都已经合作了七年之久,华尔街再迟钝也不至于现在才挖掘出来价值潜力吧?
实际上这并不怪那些分析师们,因为谷歌最近的AI产品Gemini 3,才是这波上涨动力的核心催化剂。这款优秀的AI模型不仅推高了谷歌的股价,也让投资者看到了博通的巨大潜力。
Jefferies分析师布莱恩·柯蒂斯比较激进,他将目标价上调65美元至480美元,是分析师中最高的目标价。柯蒂斯在11月3日的报告中强调,谷歌每月处理token的数量,从今年4月的480万亿,增长到了10月的1300万亿,月均增幅高达45%,说明模型使用量在急剧飙升。
Wedbush Securities的全球科技研究主管,丹·艾夫斯对CNBC表示,博通和谷歌是市场重新发现的AI投资标的。他认为,随着谷歌引领定制芯片市场,ASIC芯片的巨大市场潜力正在显现,而TPU可能是市场上最成熟的ASIC芯片。更重要的是,AI革命仍处于早期阶段,从市场情绪极度看空到如今的普遍看好,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快速转变。
Jason认为,除了AI,谷歌还有其他提供稳定现金流的业务线,这点要远好于OpenAI或者Anthropic。
所以如果我现在只能选一家模型公司,我可能会选谷歌,因为谷歌甚至可以做到彻底免费,把Gemini全面嵌入到自己的生态中,但其他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。
这就像当年的网景和微软IE一样,网景必须收费才能生存,而微软则可以免费来赋能自己的生态。
不过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,技术还在演变,竞争也在加剧,我也相信其他两家对手,会你来我往式的发布更优秀的产品,而它们的受益股也可能会有类似的轮换趋势。
【利差3.0之最终章】
如果有泡沫的话,你认为什么才是刺破它的针呢?是加息?是AI变现出现问题?还是其他什么问题呢?
彭博社今天这篇文章说到,最近华尔街的债券交易员们睡得不太安稳。Meta刚刚完成了300亿美元的债券发行,谷歌紧随其后,在美国融资了175亿美元,又跑到欧洲圈了65亿到75亿美元。甲骨文也没闲着,一口气发了180亿美元。这一个个数字加起来,让科技圈今年的总发债规模达到了2390亿美元,远远超过过去几年的水平。不过,这些数字只是开胃菜,真正让市场紧张的是接下来的故事。
摩根士丹利给出了预测:到2028年,科技公司可能会为AI和数据中心扩张举债1.5万亿美元,换句话说,未来三年平均每年发债量将达5000亿美元,比本就恐怖的今年还要再大一倍!这个是什么概念?这个量级,比所有其他行业加起来还要多。
彭博社认为,现在的问题在于,这些科技巨头不太在乎价格,他们让债券收益率变得越来越高,债券价格越来越便宜。大摩的分析师也警告说,由于这些AI项目具有战略重要性,科技公司对价格不敏感,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提供新发行的,吸引力更高的债券来吸引投资者,而其他借款人,它们则会被迫跟进提高吸引力,但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自身的偿债风险。这种大玩家不在乎,小玩家被迫跟进的局面,是信贷市场很长时间都没有面对过的挑战了。
TD证券的策略师汉斯·米克尔森补充到:投资级信贷利差将从今年的75到85个基点,扩大到明年的100到110个基点,这部分原因就是投资级债券发行供给的激增。
利差就是企业债券收益率和同期国债之间的差值。现在这个差值就非常窄、非常小,代表市场异常火热,融资成本非常低,这会刺激企业进一步借债融资。
而在历史上,当利差收窄到极致的时候,几乎每一次都会迎来迅速反弹扩大,这一趋势会让融资条件突然变差。在这个过程中,那些现金流不足、依赖借新换旧的企业,要么被迫在高收益率下、高成本下继续发债,要么就发生违约,造成债务危机。
最后,Brandywine Global投资管理公司的特蕾西·陈指出,虽然她看好数据中心的稳定信用基础,但她也强调变现风险。现在,投资者和贷款人已经开始对冲赌注,交易更多衍生品,以防个别科技公司违约。
Jason 认为,特蕾西所提到的衍生品,实际上指的是信用违约互换CDS,就是给债券买的保险。现在这个保险现在变贵了,就说明大家都在抢着买,心里对违约没底。
有多贵呢?我找几家代表性公司来看看,它们的五年期CDS价格走势如何?
微软目前的价格为35,是对比公司里最低的,但自9月底以来的涨幅也达到了74%;谷歌价格为42,涨幅倒是最低的22%;甲骨文是118,涨幅翻倍达到了107%;CoreWeave新云公司的CDS价格高达699,涨幅也有90%。也就是说,这些CDS的价格有高有低,但总体都是上涨趋势,那么这就代表了机构聪明钱的焦虑情绪。
回到普通投资者身上,机构都焦虑了,我们普通投资者自然也要谨慎起来。因此我们得先有一个利差走括、债务融资环境变差的预期,其次可以优先考虑债务少、杠杆低、现金流健康的企业。而对于频繁发债,或者不发债就无法运营的企业要非常谨慎。
好了,利差3.0应该是终章了,大家多多少少应该都有一些理解了。最后我也给你们附上彭博投资级和垃圾级的利差走势。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和时间点分析分析,看看这个利差曲线是不是一个精准的危机前瞻指标呢?
接下来是彭博五大新闻:
第五:
商旅巨头Amex GBT正与顾问合作探索出售,预计吸引同行及私募股权买家。该股周一涨3%至7.32美元,市值约38亿美元,但过去一年已跌23%。美国运通仍是最大股东,公司刚完成对CWT的收购。
第四:
Thoma Bravo旗下RealPage与司法部达成反垄断和解,停止共享非公开定价数据,停止用该数据训练AI租金定价模型,并且无需承认违法。
第三:
台湾顾氏家族Andre Koo Sr.,投资至少1亿美元锚定两只AI基础设施基金,目标募资15亿美元。投向Nvidia合作伙伴等数据中心和GPU企业,无惧AI泡沫担忧。
第二:
加拿大总理卡尼与阿尔伯塔省长史密斯达成协议,支持建设西海岸新输油管道通往亚洲。条件包括严格碳定价,和油砂企业数十亿美元碳捕获投资,周四将公布细节。
第一:
Meta计划数十亿美元采购谷歌AI芯片TPU,协议有助TPU成为英伟达GPU的替代选择,从而巩固谷歌云计算的地位。
为你推荐
22:36
NVDA | 财报解读
财报后股价惊天逆转,市场对股王丧失信心?亮眼财报背后,透露出两大隐忧!26年还能投资吗?
2025.11.24
5.2k
60
4
22:59
TEM | 核心概览
TEM 5+2基本面分析,彻底看懂TEM投资! - 2025年11月
2025.11.23
3k
20
1
21:51
TEM | 核心概览
TEM估值上限,下限,以及合理估值;从估值中看懂TEM股价逻辑! - 2025年11月
2025.11.23
2.2k
16
1
17:56
每月宏观报告
美股信心崩溃?别急,真正的恐慌还未降临!大跌何时触底?1信号判断真正熊市!
2025.11.22
4.5k
56
5
17:18
投资方法论
消费股出机会了?历史上最能穿越牛熊的板块,该如何正确投资?一套适用于所有消费股的分析框架!
2025.11.17
7k
60
2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