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股出机会了?历史上最能穿越牛熊的板块,该如何正确投资?一套适用于所有消费股的分析框架!
2025.11.17
播放量 7.0k
所以今天这期视频,我会来和大家聊聊,如何投资消费股。我会给大家介绍一套适用于所有消费企业的,分析框架。无论是食品饮料、服饰零售,还是餐饮连锁,你都能用这套框架,去判断一家消费企业的增长是可持续的,还是短期繁荣。相信看完这期视频过后,你投资消费股的能力,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。
文字稿
在美股市场里,消费板块是一个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的超级赛道。这里汇聚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企业,比如可口可乐、麦当劳、耐克、沃尔玛、Costco等等。
不过不得不说,过去这一两年,相比那些动辄翻倍的AI概念股,很多消费股的表现确实有些逊色。但也正因为如此,或许我们正能从中看到新的机会。毕竟,从长期来看,消费股的确定性仍然是所有行业里最强的之一。回顾历史,那些能穿越周期、持续实现复利增长的公司,大多都来自消费板块。而这一点,我认为现在也会成立,AI或许会改变我们的生活,但不变的是,人们还是会喝可口可乐,吃麦当劳。
所以今天这期视频,我会来和大家聊聊,如何投资消费股。我会给大家介绍一套适用于所有消费企业的,分析框架。无论是食品饮料、服饰零售,还是餐饮连锁,你都能用这套框架,去判断一家消费企业的增长是可持续的,还是短期繁荣。相信看完这期视频过后,你投资消费股的能力,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。
议价能力
在分析一家消费企业的时候,要说最核心、最能体现竞争力的指标,我想毫无疑问就是议价能力。因为对于消费股来说,整个行业的本质就是一个,那就是谁能持续地把自己的东西,以最好的价格源源不断地卖出去。而当一家企业的产品足够好,有足够吸引力的时候,消费者就愿意为他付出更高的价格,企业也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。而这,归根到底就是要靠一家企业的议价能力。
当然了,我知道议价能力这个词可能有点虚,那有没有什么好的指标去量化它呢?当然有了,最直接的体现,就是毛利率。毛利率指的是企业在扣除生产或采购成本后,每赚进一块钱,还能留下多少利润。一般来说,毛利率越高,说明公司越有能力,以更高的价格把产品卖出去。也就是说,消费者愿意为它的品牌和产品支付溢价。这本质上就是议价能力的体现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在具体到毛利率分析的时候,我们更多是公司自己和自己比,而不是和其他人比。因为在消费股上,更高的毛利率,不一定代表这个企业就更强。它很有可能只是定位的不同。举个例子,美国主打廉价零售的沃尔玛,毛利率在25%左右,而主打中端,可选消费品的Target,毛利率在28%左右。但这能意味着Target是一个比沃尔玛更好的投资吗?不一定。其实,它更多只是反映了两者的定位不同,并不能直接比出个优劣。后面其他数据大致也遵循这个逻辑,我就不再一个一个去重复了。
所以,对于消费股来说,真正重要的是自己和自己比,尤其是一家公司毛利率的趋势。如果一家企业的毛利率能够保持稳定,甚至有稳步提升,那么说明这家公司具备真正的定价权。这是市场最喜欢看到的情况。
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 Lululemon。现在我们知道Lulu的股价不怎么样,但在此之前,Lulu的股价是所有服装类股票中,表现最出色的,没有之一。而在这背后,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毛利率的提升。从下图可以看到,在2016年到2022年之间,公司的毛利率从约 48% 提升至 57% 以上,非常亮眼。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,但最核心的,还是因为Lulu品牌认同度得以快速提升,让公司能持续用更高的价格把产品给卖出去。也因此,在那几年时间里,Lulu的股价上涨了超过6倍,成为当时全球消费股中, 少数兼具成长性与稳定性的投资标的。
点击放大

点击放大

相反,如果毛利率持续下滑、价格被迫下调,不论是什么品牌,那么大概率意味着竞争力正在削弱。这里典型的案例就是 Under Armour,从 2015到 2017 年间,公司的毛利率处于明显下滑的趋势,起点从14年的50%附近,一直下滑到17年的45%附近,最低时甚至触碰到43%。这背后原因就是竞争的加剧,导致品牌力受损。而Under Armour为了把产品卖出去,又不得不打折促销,这又进一步伤害了品牌。最后反映到财务上,就是毛利率的下滑。事实上,在那几年的时间,运动服饰行业整体还是比较景气的,在这其中,耐克和阿迪达斯通过更强的产品创新与品牌运营,同期保持了稳定的毛利率,而Under Armour却没有维持着,反而在后续的价格战中不断失血。最后的结果就是,公司股价在那段时间里下跌了超过80%。
点击放大

点击放大

可以看到,毛利率是非常好的,可以评估公司议价能力的指标,而且这里最重要的不是毛利率的绝对高低,而是趋势。稳定的毛利率,乃至持续改善的毛利率水平,就能指向公司有更好的议价能力,这背后或许是品牌力的提升,或许是渠道的优化,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,总之,这些都能获得市场的积极反馈。反过来看也是如此,如果毛利率下滑,那么背后大概率指向竞争力减弱,品牌受损等问题,这样的公司最好是要避开。
成长动能
除了议价能力以外,另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指标,是公司的成长动能。可以这么说,稳定的毛利率是一家公司的基础,但一支消费股的股价能否走得够远,就要看它的成长性了。
对于一家消费企业来说,我们可以把成长来源分为两类:内生增长和外部扩张。它们都有一些重要的指标可以参考。
内生增长中最核心的指标,就是同店销售增长,Same-Store Sales Growth。一般来说,像餐饮,零售这些公司,他们都会在每次财报会议上披露这些数据。它衡量的是公司在已运营超过一年的门店中,与去年同期相比的销售变化。同店销售增长为正,就代表企业在不靠开新店的情况下,现有门店仍能持续吸引顾客、提升营收。如果能长期维持正增长,通常意味着品牌黏性足够强。
不过,光靠同店销售增长是不够的,因为大部分门店的销售增长,往往是有限的。强如Costco这样的公司,也就是5%左右的增长,这个速度并不能让大部分投资者满意。那怎么办呢?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去外部扩张,也就是开新店。一家想要快速增长的消费股,它一定是要想办法开新店的,不管是从一个州开到全美国,还是从美国开到全世界,更多的新店,不仅能快速增加营收,而且还能带来规模效应,提升利润率。所以,一家消费股表现最好的买入时机,往往就是在同店销售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的同时,还能大幅度开新店。这样的组合,增长动力就非常强,甚至不亚于很多科技公司。
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Chipotle,股票代号CMG。在2017年,公司经历了食品安全事件后,管理层迅速展开改革。他们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、优化门店运营,并引入数字化点餐系统,让品牌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。这反映到财报上,就是同店销售增长的持续增加。在2017年以来,公司不仅能把同店销售增长维持在10%附近,而且同时,每年稳步新增 200到300 家门店。这种模式下,让CMG的营收和毛利率全面恢复,也因此,股价在这几年间增长了超过10倍,是过去十年里表现最好的快餐股。
点击放大

点击放大

点击放大

由此可见,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些消费股,它不仅同店销售为正,而且还在快速开店的过程中,那么这家公司大概率有极强的增长动能,或许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。
营运效率
除了议价能力和成长动能以外,第三个投资消费股特别需要关注的,就是运营效率和质量。通过这些数据,我们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销售,到底是由品牌力自然带动,还是靠广告、折扣和渠道压货堆出来的。
那怎么才能知道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呢?这里就有两个指标尤其值得关注了,分别是SG&A Ratio(销售与管理费用率),和库存周转天数(Inventory Turnover Days)。这两个指标的数据往往都能从财报中找到。分析时,我们通常会根据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自行计算,并与前几个季度进行对比,观察趋势是否健康。看懂这两个指标后,我们基本就能识别出,公司到底是靠品牌力不断带动销售的增长,还是靠减价等额促销手段苦苦支撑而已。
先说第一个,SG&A Ratio。这个数据指的是,销售、管理与行政费用占营收的比例,所以中文也直接翻译成销售和管理费用比率。它是用来衡量公司为维持销售所付出的成本。
点击放大

如果这个比例持续下降,就代表公司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变得更高效,说明销售增长是靠品牌力或经营优化带动的。一般来说,在企业持续增长的时候,SG&A比例都会是持续下降,或者至少是稳定住的。但如果反过来,比例不断上升,尤其是广告和促销开支占比越来越高,那就要小心了。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,企业在大幅砸钱去买增长,这样的增长往往是不可持续,也是不健康的。
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服装零售公司Abercrombie & Fitch,这家公司在2012年到2017年的时候,经营面临巨大的困难。但为了维持营收,管理层不断加大广告投入与折扣力度,这让公司的SG&A 比例,从最初的 47% 上升至 55%。事实上,如果回看当初的数据,会发现销售看上去还是稳定的,但在这背后,其实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。这便是典型的盈利质量不足的体现。后来,这个情况逐渐被市场所意识到,公司股价也在这段时间里下跌了80%。所以,如果一家公司只能靠促销、强行卖广告去拉动业绩,而不是真正的品牌力带动的增长,迟早会露出破绽。
点击放大

点击放大

除了SG&A Ratio以外,另一个能体现运营效率的指标,是库存周转天数。它的计算方式是用平均库存除以销货成本,再乘以365。公式看上去有些复杂,但实际的意义很好理解,就是去计算多少天才能卖完一批货。比如说,Costco的库存周转天数大约是28天,意思就是,Costco的货物平均放28天就能卖出去。如果一家公司的库存天数持续上升,那往往说明产品卖得慢、库存开始堆积了,这是销售开始放缓的前瞻指标。反过来,如果库存天数下降,则代表销售顺畅、产品需求强劲,是销售开始增长的前瞻指标。当然了,进一步去看,也是股价变化的前瞻指标。
点击放大

这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Home Depot。自2011年开始,公司的库存周转天数每年都在稳步下降,从82天一直下降到2021年的64天,股价也因此有非常不错的增长。不过自2021年之后,家里做DIY的趋势开始放缓,加上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,整个库存周转也有了明显的上升,也因此,这几年Home Depot的股价只是在横盘震荡。
点击放大

总的来说, SG&A Ratio和库存周转天数都是非常不错的,可以证明公司运营效率趋势的指标。对于任何一家消费股来说,我们都需要看到这两个指标保持稳定,这是股价能够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,也往往能反映出,这家企业拥有真正的品牌力。
小结
说到这里,我们不妨做一个小结。如何判断这是一家好的消费股呢?在上述的分析中,我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三点,分别是,议价能力、成长动能和运营效率。议价能力上,稳定甚至提升的毛利率,是企业拥有定价权与品牌力提升的最好证明;反之,毛利率下滑,往往预示竞争力减弱。成长动能上,持续增长的同店销售与合理的新店扩张,是消费企业实现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,遇到这样的公司,往往是最好的消费股投资时机,如果能在早期买到,那更是有非常不俗的增长,表现甚至不比一些科技股差。最后,高效的运营表现,比如销售管理费用率下降、库存周转天数合理,都说明公司增长的质量更健康,不依赖促销和压货,是股价能够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。
综合来看,对于一家真正优秀的消费企业来说,上面这三点是需要同时具备的。也正是这些因素,才能让一家消费企业在时间的长河中脱颖而出,成为最具韧性的长期投资标的。
宏观经济和相关指标
那如果你根据这个分析框架,看到了这样的消费股机会,是不是就可以无脑买入持有了呢?也不完全是,因为消费股和一般的股票不同,它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,那就是它的业绩,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。这倒不难理解,因为它们直接面对着消费者,而消费者又是对经济非常敏感的。通胀也好,衰退也罢,这第一时间影响的就是消费者的钱包。因此,我们在投资消费股的时候,往往离不开去观察经济周期的节奏。
不过,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分开去讨论。因为消费股也能分为两大类,必须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。必需消费指的是人们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离不开的产品,例如食品、饮料、日用品或药品,他们受大环境的影响较小;而可选消费则包括服饰、汽车、奢侈品、餐饮与娱乐等,就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和消费信心的影响。
必须消费品的逻辑比较简单,主要在于它的防御性。即使在经济衰退期,也能维持稳健的现金流与股息,成为市场资金的避风港。
而相比之下,可选消费品的投资就比较困难了。这些股票都属于周期类的公司,在经济好的时候,人们会偏向于多花钱在这些产品上,盈利与估值往往会快速回升。像是汽车、服装、以及大部分餐饮类的公司,都是属于这一类。所以,在经济上行的时候,可选消费品往往是最具爆发力的板块。但同样的,在经济不好的时候,这些公司也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。
这个逻辑本身不太复杂,但问题是,我们普通投资者可以怎么知道投资的时机呢?除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以外,我们还可以关注几个,和消费最为密切相关的几个信号。
这第一,是消费者信心指数,这里我们一般可以观察两个数据,分别是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,和 Conference Board 消费信心指数。这两个数据往往是比较前瞻的信号,因为他是通过问问卷的方式去了解消费者的情况,常常能反映出消费者未来的倾向。当这些指标从低位回升时,通常意味着消费力正在恢复,是可选消费股值得布局的信号。相反,如果消费者信心指数有见顶下滑的趋势,那么可选消费往往会很快受到影响,是一个需要卖出的信号。
不过,最近这几年,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可信度有些降低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人们的感受和实际的消费行为往往容易有偏差。这或许跟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有关。所以最近这一两年,我也多少降低了对信心指数的关注。那怎么办呢?美投君再给大家说两个,我这些年跟踪下来,效果比较不错的数据。他们都反映了消费者实际的行为,虽然没有那么前瞻性,但好在足够真实。
这第一个数据,是美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消费报告。与官方数据不同,这份报告基于美国银行自己的内部数据总结出来的。作为美国最重要的零售银行,美银有大量能真实反映消费者情况的,信用卡和借记卡交易记录。这些数据是非常实在的,都是真金白银花出去的钱,而且是已经发生出去的消费。它和消费者信心这种半真半假的调查数据相比,要可靠得多。更重要的是,美银还能根据不同收入群体,或者不同类别的人的消费状况变化趋势,这对于不同定位下的消费股,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。比如说,在25年下半年的几份报告中,都显示出美国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长,要远高于低收入人群,而这就意味着,那些相对定位更高端的消费品牌,表现可能会优于定位较为低端的消费品牌。
点击放大

另一个同样非常重要的数据,就是美国的社会零售总额,Retail Sales。社零总额是政府找企业要的销售数据,这个数据覆盖范围非常广,而且和美银的消费者数据一样,都是反映了已经发生的交易行为,所以相对来说要更为可靠。这份数据通常在每月中旬发布,时间滞后不超过两周,在官方发布的宏观数据中,算是非常及时的了。
在分析社零数据时,我们一般会重点看两个方向。一个是总量的变化,包括环比和同比,这往往是分析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。不过对于消费股的投资者来说,更为看重的是分项结构的变化。社零报告覆盖的范围非常广,包括食品、服装、汽车、家具、电子产品、以及餐饮服务等各类零售行业。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些数据的变化,就能发现很多投资线索。比如,当高价耐用品和餐饮娱乐类增长更快时,说明消费信心在恢复,往往是投资可选消费板块的好时机。
在实操中,我个人是更喜欢看美银的消费报告的,这也是我每次给大家分析市场的时候,一定不会错过的好材料。社零数据当然也非常有价值,不过大部分时候更多是辅助和确认。同理,一开始提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,也更多是作为辅助和确认。总的来说,有了这些数据作为辅助,你就能更容易地去判断消费者的实际情况,从而去在合适的时机去布局合适的消费股了。至于这些数据的链接,我已经放在评论区里了,感兴趣的看官自行查取。
总结
到这里,关于消费股的投资方法论,就给大家讲完了。说实在的,消费股可以覆盖的范围非常多,能讲的内容也有很多,我很难通过一期视频把所有的信息都给展示出来。不过,今天提供给大家的,已经是我经过多次筛选过后,留下来的最有价值,而且最能高效投资消费股的指标和数据了。希望这些方法,能帮助大家在未来的消费股投资中,感到更加安心。
【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】https://www.sca.isr.umich.edu/
为你推荐
22:36
NVDA | 财报解读
财报后股价惊天逆转,市场对股王丧失信心?亮眼财报背后,透露出两大隐忧!26年还能投资吗?
2025.11.24
5.2k
60
4
22:59
TEM | 核心概览
TEM 5+2基本面分析,彻底看懂TEM投资! - 2025年11月
2025.11.23
2.9k
19
1
21:51
TEM | 核心概览
TEM估值上限,下限,以及合理估值;从估值中看懂TEM股价逻辑! - 2025年11月
2025.11.23
2.2k
16
1
17:56
每月宏观报告
美股信心崩溃?别急,真正的恐慌还未降临!大跌何时触底?1信号判断真正熊市!
2025.11.22
4.5k
56
5
17:18
投资方法论
消费股出机会了?历史上最能穿越牛熊的板块,该如何正确投资?一套适用于所有消费股的分析框架!
2025.11.17
7k
60
2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