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半年最佳抄底机会来了!;通胀保护债券TIPS失效了?;小摩认为一类股票将会腰斩?迪士尼还有救吗?

2025.11.13

播放量 3.5k

play_icon

下半年最佳抄底机会来了!通胀保护债券TIPS失效了?小摩认为一类股票将会腰斩?迪士尼还有救吗?

no-comment

开通服务即可查看评论~

文字稿

【我还没上车啊】
当就业报告只剩下一半数据时,美联储还能准确判断经济走向吗?史上最长停摆正在制造一场前所未有的数据黑洞。
彭博社报道,川普的首席经济顾问哈塞特在今天向外界确认,由于政府停摆,10月的就业报告将不包含失业率数据。这意味着,美国劳工统计局,这次只能拿出新增就业岗位数字,而失业率这个关键指标将彻底缺席。这在美国就业数据发布史上极为罕见,也让市场和决策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哈塞特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解释说:我们会得到就业岗位的数据,但家庭调查在10月没有进行,所以不会有失业率这个数据,不过这种情况只会持续一个月。
彭博社认为,失业率对于美联储和机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,现在不公布10月的数据,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。
那么要理解这件事的严重性,就得先搞清楚就业报告是怎么来的。
美国的月度就业报告由两部分组成:一部分是企业调查,这是通过向企业收集电子化的工资单记录,来统计出新增的就业岗位数。
另一部分是家庭调查,这是通过电话访问普通家庭,询问他们在特定一周的就业状态,从而计算出失业率。
那么企业有完善的记录系统,所以即便没有及时访问,数据也可以在事后补报,这点没有什么大问题。
但家庭调查就麻烦了,因为你很难在11月打电话问某个人,你们10月的某一周是否有工作?因此,这种追溯式电话调查的准确性会大打折扣。
另外,这次数据缺失的影响可不仅仅是统计数字上的空白。
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,这场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,已经让美国第四季度的GDP,减少了70亿到140亿美元,实际GDP增长率将被拖累1%-2%。
对美联储来说,数据不仅延迟发布,现在还少了关键的失业率,这无疑增加了不少决策难度。
不过,高盛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梅里克尔并不这么看。他在研究报告中写道:我们仍然认为12月降息的理由依然成立。为什么?
高盛的逻辑是:首先,美联储9月份的经济预测SEP就已经暗示,实际上大多数官员将12月降息视为基准情景。
其次,劳动力市场的疲软迹象是真实存在的,比如政府效率部门推动的联邦雇员延迟辞职,这可能就会让10月的就业数据呈现负增长,并对11月数据造成拖累;
最后,鲍威尔自己也承认,由于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,可能导致了劳动力市场持续降温,也就是说,既然美联储不希望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冷却,那就应该继续降息。
除此之外,彭博社还认为历史数据也支持这个观点。因为在过去,美联储风险管理式的降息周期,也就是美联储为防范潜在经济风险,而主动降息的时期,这通常会进行三次降息,而12月恰好是本轮降息的第三次。
Jason认为,今天市场的大幅下跌主要原因,其实是投资者的担忧情绪,他们怀疑10月失业率数据可能过于糟糕,以至于统计局选择故意跳过这个数字。
从政策角度来看,我反倒认为不公布10月失业率,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一定是坏事。这是因为,10月份的政府停摆,本身就会导致大量家庭陷入临时性失业状态,这会人为推高失业率数据,造成统计上的扭曲。而如果这样一个虚高的数字真的公布出来,反而可能会引发市场更剧烈的恐慌反应。况且这个决定只针对10月这一个月,11月就恢复正常了,因此不必为此过度担忧。
所以现在真正的焦点还在于降息预期的变化。
目前CME给出的概率已经从此前将近70%,降至50%左右,基本处于五五开的状态。这意味着连经验丰富的交易员,都开始怀疑美联储是否继续降息。
但是,如果我们回看分析,美联储9月发布的经济预测摘要SEP时,你会发现降息的逻辑依然成立。
在那份报告中,美联储官员对2025年全年失业率的预测中值为4.5%。而1-8月已经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,算术平均失业率仅为4.16%。这个数据差距说明,早在9月,官员们就已经预见到,年底失业率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,同时多数官员也因此支持年内三次降息,并且这些预测,是建立在没有停摆,这个百害而无一利的突发事件之上作出的。
但是,现在的情况远比报告复杂。包括美银、彭博、全国零售联合会都预测10月的消费不降反增,而普华永道、德勤则预测消费将下滑。这种矛盾的观点又增加了通胀的不确定性。
因此,在结合上述所有数据后,我对降息概率的判断从此前的很可能,降为可能。同时结合近期回调、黑五和圣诞季节性上涨规律,综合判断后,我觉得现在是一个相对理性的上车机会。尤其是过去这段时间,那些业绩坚挺但仍然被情绪杀下去的公司,值得留意。

【久期匹配】
说到通胀,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完全规避通胀风险呢?唉还真有,它叫做TIPS,全称通胀保护债券。它会把通胀影响给剔除掉给你一个一般的回报。但真有这么轻松吗?
乔治梅森大学金融学教授,德里克·霍斯特迈耶和他的研究团队,翻遍了从1997年TIPS首次发行以来近三十年的数据,发现了一个颠覆认知的现象:
当通胀处于高位时,TIPS的月均回报率仅为0.35%,而在通胀低迷时,回报率反而能达到0.45%。这0.1%的月度差异,累积下来一年就是1.2%的差距,如此大的差异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
要理解这个现象,得先明白TIPS是怎么运作的。TIPS不同于普通国债固定的本金,它的本金会随通胀起伏。比如,如果持有期间通胀上涨了,到期时你拿回的本金会相应增加,而且每半年支付的利息也会随通胀调整。
这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?本金和利息都会随着通胀调整,不正是它设计的目的吗?但问题就出在时机这两个字上。
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通胀剧烈波动的月份,他们发现当通胀单月飙升0.2%或更多时,TIPS的月均回报仅为0.19%;而当通胀单月下降0.2%或更多时,回报率能达到0.31%。这个差异换算成年化,高达1.4%。
研究团队认为,真正驱动债券价格的,不是通胀本身,而是美联储对通胀的反应。
当通胀抬头,市场预期美联储会加息,利率上升就会压低所有债券的价格,包括TIPS。反过来,当通胀回落,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债券价格就会上涨。这是债券市场的铁律:收益率和价格永远反向而行,因此TIPS好像和其他债券没什么两样。
一个真实的案例是,在2021年时,通胀还在爬升,美联储尚未出手加息。而那些早早布局TIPS的投资者,由于通胀上涨的缘故,TIPS给他们带来了4.81%的回报,远超同期的固收益基金。
但到了2022年,剧情急转直下。通胀冲到了高点,美联储开始大幅加息。通胀预期急剧降温,而这时候才跳进TIPS的投资者,就遭遇了惨痛的损失。
这个案例告诉我们:金融市场没有免费的午餐。等通胀已经飙到天花板再去买TIPS,不仅得不到保护,反而可能损失更惨重。
不过,研究也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例外:如果你买入TIPS后一直持有至到期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因为TIPS的本金和利息都与通胀挂钩,持有到期的投资者确实能获得通胀保护。
那些用交易心态做投资,频繁进出的TIPS基金投资者,他们并不会有很好的收益。而对于长期持有者来说,TIPS依然能兑现它的承诺。这个道理,放在股票投资上,其实也是一样的。
Jason认为,似乎金融学教授只在数据回测上,证明了TIPS存在失效的可能。但是现实环境远比学校更复杂。
我举个例子,养老金和寿险,他们的年金计划很多都是和通胀挂钩的。也就是当通胀上升时,他们的债务也会同步增加。那么TIPS对于这些机构来说,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冲通胀的工具。
同时,又因为寿命因素,养老金和寿险的负债平均回报期限(久期),会自然下降,那么此时就需要通过买卖TIPS来保持久期匹配和平衡,以确保有资金可以向投保人或者退休人员支付现金。
因此,虽然TIPS也是债券,也避免不了择时的问题。但无论是你选择持有至到期,还是特殊目的去配置,它仍然具有非常大的价值。

【拥挤度】
当华尔街疯狂追逐高风险股票时,这场游戏还能继续多久?市场的极端分化正在酝酿一场剧烈风格轮动。
摩根大通11月1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,投资者今年先是在1月份扎堆涌入优质成长股和超大盘股,拥挤度达到百分位数的100%。随后在3月转向低波动性股票,拥挤度冲至96%。而到了最近,高贝塔股票和投机性成长股成为了新宠,拥挤度飙升至99.2%的历史高位。这不仅超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,也超过了金融危机后的价值股反弹,以及疫情后的风险资产狂潮时期。
更需要注意的是,最近短短75个交易日内,高贝塔股票的拥挤度就从17%,飙升到了100%,创下有记录以来最快的速度。与此同时,低波动股票的拥挤度从4月的96%,暴跌至如今的8%,遭到了投资者的疯狂抛售。这意味着市场上的投机情绪,已经完全压过了投资情绪。
总得来看,自3月以来,高贝塔股票领先低波动性股票的幅度,高达32%,而两者之间的估值差距也扩大了7倍市盈率。
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投资者切换了风格呢?摩根大通认为,一部分原因来自于4月市场V型反弹时的踏空,随后投资者不得不通过买入投机性成长股,还有周期性高贝塔股来弥补亏损。
另一部分原因是流动性。摩根大通认为,过去两年流动性环境一直非常宽松,支撑着信贷、消费和风险资产估值。
不过,目前这个情况可能要发生变化了。现在,美联储逆回购规模已经接近于零,意味着托底准备金的渠道已基本用尽。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逆回购。你们可以想象美联储有一个蓄水池。当银行认为市场利率太低了,或者他们的现金过剩了,他们就会自发的把钱存在这个池子里面,过段时间拿回本金和利息。而当市场利率更高,或者根本没有什么闲钱的时候,那他们就不会自发的去存钱,这个蓄水池里的钱就会自然的下降,流入到市场中。
现在的情况是,蓄水池里几乎没钱了,接下来没有多少钱可以回流到市场中。这就是小摩所说的资金耗尽了。
好,回到报告。小摩认为,接下来如果发生技术性平仓,那么高贝塔和投机性成长股将是地震中心,并且回撤幅度可能比今年早些时候更为严重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高贝塔股票几乎没有回购计划来缓冲下跌。
因此,摩根大通建议投资者重新审视投资组合,认为低波动性、高流动性的股票,比如微软、沃尔玛、伯克希尔哈撒韦等更具有吸引力。
Jason认为,这篇文章让我回想起了,2021年年初的那次板块轮动,当时高贝塔股票也经历了一次地震,几乎所有涨得好的股票,都出现了下跌。但后来没过多久,资金还是回来抄底那些有潜力,有业绩的股票。所以,只要一家公司有足够强的业绩和基本面,资金迟早会回来,股价也迟早会涨回去的。
但对于那些连收入都没有的公司,那就要敬而远之了。我这里也给大家贴上CNBC整理的,市值超过10亿美元,并且没有收入的上市公司,那可就要相当谨慎了。

【迪士尼】
今天迪士尼交出了一份五味杂陈的成绩单。这家娱乐巨头在第四财季中,调整每股收益达到1.11美元,超过分析师预期的1.05美元。可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,迪士尼股价当天收盘暴跌超过7%。问题出在哪了呢?
问题出在营收上。224.6亿美元的季度营收虽然看起来不少,但与华尔街预期的227.5亿美元还有差距,而且跟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没什么增长。现在市场的逻辑很朴实,你赚钱能力提升固然好,但收入增长停滞意味着规模扩张遇到了瓶颈。
不过也有亮点,比如流媒体业务这个季度表现就不错。旗舰产品Disney+新增了380万付费订户,总数达到1.316亿,而Hulu也贡献了6410万订户。整个流媒体业务的营业收入达到3.52亿美元,同比大幅增长了39%。
并且更难得可贵的是,这些增长的订阅人数,是在涨价和捆绑套餐政策之上的。这要么说明消费者的粘性非常强,要么说明迪士尼的内容非常好。
CEO鲍勃·艾格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,流媒体业务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3亿美元,比去年增长了12亿美元,比原定目标还多出3亿美元。要知道,就在三年前,这块业务还在亏损40亿美元。现在从巨亏到盈利,迪士尼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本季度是迪士尼最后一次公布流媒体订阅人数。这和奈非今年早些时候的动作如出一辙。这说明,流媒体业务已经从野蛮生长阶段,进入到了深耕细作的盈利阶段。
当然,用户的时间就那么多,市场的蛋糕也就那么大。流媒体现在的春天,恰恰是传统电视的寒冬。
迪士尼娱乐部门营收同比下降6%至102.1亿美元,主要是被线性电视网络和院线电影表现给拖累。
更糟糕的是,从10月31日开始,迪士尼旗下包括ESPN和ABC在内的电视频道,已从谷歌的YouTube TV平台上消失。原因是双方在转播权费用上没有谈拢。这无疑减少了迪士尼产品的分发渠道。
不过,迪士尼的体验业务倒是表现稳健。这个包括主题公园、度假村和邮轮在内的部门,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%至87.7亿美元。
约翰斯顿在CNBC的采访中透露,当前的经济环境并没有影响到迪士尼的消费者。新财年第一季度的预订量增长了3%,每位游客的消费也增长了5%。而邮轮业务尤其亮眼,船队规模扩大了,而且上座率依然保持在疫情前的水平。
Jason认为,今天的财报有一个点值得聊一聊,就是停止公布流媒体订阅数这个决定。
我认为,迪士尼表面上是向奈飞学习,在强调盈利而非规模。但换个角度想,这也可能意味着订户增长已经触及天花板,未来主要靠提价来提高增长。
根据Kantar的数据,美国96%的家庭至少拥有一项流媒体订阅,另外2025年第二季度,美国家庭平均订阅数,甚至从4.2个降至4.1个,两项数据都说明市场已接近完全饱和。
那么如果高收入人群已经饱和,那么其他消费者对涨价的承受能力还有多强呢?要知道现在美联储还正面临着四重威胁呢,经济没有那么明朗。所以这里要打一个问号。
从估值角度看,今天大跌后迪士尼前瞻市盈率约为17倍,低于奈飞的37倍。这虽然有迪士尼体验业务的影响,但仍然无法justify。所以,市场显然不认为迪士尼有着奈飞这种简单商业模式、以及行业龙头所带动的估值溢价,或者也可以说,市场不看好迪士尼的流媒体能达到奈飞的水平。这背后的原因,是因为22年公司宣布流媒体战略改变,从烧钱做内容,变成保利润后,市场已经不认为他能在行业上和奈飞平起平坐了。当然,反过来看,如果公司流媒体战略能更激进一些,追求更高速增长的话,那么说不定,估值还有改善空间。
好了,最后是彭博今日五大新闻:
第五,BBC向川普道歉但拒绝诽谤索赔。BBC因在纪录片中, 误导性剪辑川普2021年1月6日演讲,向其正式道歉,但拒绝支付川普要求的10亿美元赔偿,认为不构成诽谤。BBC主席亲自致信白宫,承诺不再播出该纪录片。川普此前已迫使CBS、ABC等美国媒体支付巨额和解金,此次将法律战扩展至国际媒体。
第四,华纳兄弟修改CEO合同以保障薪酬。华纳兄弟探索公司修改CEO David Zaslav合同,确保即使公司被出售其股票期权仍可兑现,合同期限延长至2030年12月。公司上月决定考虑战略选择包括可能出售,已收到派拉蒙天际、康卡斯特和Netflix等的收购意向,设定11月20日为出价截止日,计划圣诞节前做出决定。
第三,Nubank称AI助推客户信用卡额度提升。巴西金融科技公司Nubank,三季度利润增长40%至8.29亿美元,超出预期。公司通过AI风险分析模型提升信用审批能力,在保持风险水平不变情况下为客户提高信用额度,推动贷款组合增长42%至304亿美元。公司客户总数达1.27亿,并计划明年在墨西哥开展银行业务。
第二,川普政府准备关税豁免以降低食品价格。川普政府计划对部分关税实施广泛豁免,以缓解食品价格上涨压力,豁免产品包括牛肉、柑橘等农产品,并针对咖啡、香蕉等美国不生产的商品。此举是对民主党在近期选举中,以生活成本为主要议题获胜的回应,但可能引发美国牧场主不满,且豁免效果尚不明确。
第一,亚洲股市因美联储降息疑虑下跌。受美联储官员鸽派言论减少、12月降息概率跌破50%影响,美股大跌带动亚洲股市承压。美国政府重新开门,但10月就业报告将缺失失业率数据,加剧市场不确定性。比特币跌破10万美元,较10月初高点下跌超20%。投资者关注即将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。

为你推荐

22:36

NVDA | 财报解读

财报后股价惊天逆转,市场对股王丧失信心?亮眼财报背后,透露出两大隐忧!26年还能投资吗?

2025.11.24

5.2k

60

4

22:59

TEM | 核心概览

TEM 5+2基本面分析,彻底看懂TEM投资! - 2025年11月

2025.11.23

3k

20

1

21:51

TEM | 核心概览

TEM估值上限,下限,以及合理估值;从估值中看懂TEM股价逻辑! - 2025年11月

2025.11.23

2.2k

16

1

17:56

每月宏观报告

美股信心崩溃?别急,真正的恐慌还未降临!大跌何时触底?1信号判断真正熊市!

2025.11.22

4.5k

56

5

17:18

投资方法论

消费股出机会了?历史上最能穿越牛熊的板块,该如何正确投资?一套适用于所有消费股的分析框架!

2025.11.17

7k

60

2

PLTR | 财报解读

再好的财报也涨不动?PLTR上行空间还能有多少?PLTR财报后,投资模式要做出改变了!

2025.11.10

推荐理由

9.3k

66

3

冷门投资知识

为什么你的AI没法做投资分析?专业AI工程师,教你最实用AI分析技巧!

2025.10.13

推荐理由

16.3k

181

41

个股机会

稳定币最强受益股?爆发行业里最具争议的龙头股?大涨10倍后的Coinbase,是否还有机会?

2025.10.20

11.6k

69

9

每月宏观报告

美股信心崩溃?别急,真正的恐慌还未降临!大跌何时触底?1信号判断真正熊市!

2025.11.22

4.5k

56

5

您已浏览完全部帖子~